5月13日,河南省人大、省政府就“十二五”期間河南省節能減排工作進展向以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何嘉平為首的“中原環保世紀行”調查小組進行了介紹。
河南省副省長張維寧介紹情況時說:“不管從生態環境還是產業結構上來說,河南都是中國的縮影。河南省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基數大,排放總量均居全國前五位;在舊的問題還沒解決,PM2.5、重金屬、地下水、土壤等新的污染問題又相繼出現;而我省第三產業比重較全國低了14.1%,并未擺脫粗放型發展模式,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我們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來減輕節能減排的壓力”。
據介紹,“十二五”以來,截止2013年底,河南省已完成省重點減排工程639個,其中國家級重點減排工程已完成196個,占總數的 68.8%。與此同時,河南省繼續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新項目。全省關停小火電184萬千瓦,淘汰落后鋼鐵產能775萬噸、焦炭370萬噸、造紙364萬噸、水泥1276萬噸、電解鋁49萬噸,均完成國家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氨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減少 8.64%、7.93%、12.93%和1.53%,實現節能3500萬噸標準煤,年均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由“十一五”期間的0.62降至0.48。
張維寧說:“自‘十二五’以來,城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重點河流綜合整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三大工程’就被我們嚴格實施,自去年以來全省無一例新增鋼鐵、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過剩行業產能,對煤礦限期完成洗選設施改造,加大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力度,對節能減排的綠色產業大力支持,對環境違法行為依法從重處罰,從而為我省產業結構調整贏得時間”。
何嘉平表示,抓好產業結構調整是節能減排推進環保發展的硬道理,河南在城市大氣和水污染治理上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淮河水質改善明顯。應該怎樣繼續穩固下去,則須向產業結構調整要空間,要圍繞可持續發展做文章,需要有持之以恒的魄力,需要繼續抓好環保力量的建設,也有賴于公眾的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