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月4日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信委了解到,該部門制定的《2014年化工產品能效水平對標活動實施方案》已經出臺。根據目前當地化工產品的耗能特點,《方案》共納入合成氨、甲醇、硫酸、電石、燒堿、聚氯乙烯、輪胎和硫化堿等8類高耗能行業的52家企業。
“十一五”以來,新疆合成氨、燒堿、電石等重點產品單位綜合能耗均有顯著下降,部分企業能效指標居于國內先進水平。但是,新疆石化行業能源資源消耗偏高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變,企業間能效水平差距較大,有必要持續開展重點產品能效水平對標活動。
《方案》提出,能效標桿指標的確定以工信部發布的2011年度化工行業重點用能產品能效標桿指標為參照。企業要主動開展能效對標活動,認真查找與目標值之間的差距,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采取改進措施,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節能降耗。自治區石化行辦、自治區節能監察總隊負責對企業進行考察調研和現場評估。
新疆石化行辦行業管理處處長高學中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以高耗能的氯堿企業為例,新疆企業規模都較大,由于基礎電價低,在內地許多氯堿企業迫于成本壓力開工不足或停產的情況下,新疆氯堿企業仍能盈利。能效水平對標活動的深入開展,將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能源利用率以及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并督促企業對資源做到吃干榨盡,循環利用,注重長期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