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廣東大唐國際潮州發電公司面對設備改造少、機組負荷率降低、節能壓力大等不利因素,通過自我加壓、對標挖潛,力爭實現效益最大化、資源最優化。
在過去的兩年,該公司先后完成了4臺機組的大修工作,2014年依靠設備改造降低能耗的空間極其有限。為進一步降低能耗,踐行國家節能減排目標,該公司在保證設備運行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技術調整、運行優化,對標桿、挖潛力,打出節能牌,算好減排賬。
針對1號爐燃燒效率低、飛灰含碳量偏高、鍋爐效率偏低的局面,該公司利用現有的調節手段進行燃燒優化。對燃燒器配風進行調整,針對每一個燃燒器的差異性,根據爐內結焦、燃燒偏斜狀況,對每一個燃燒器的二次風配風、一次風調平和煤粉細度等進行精心調整,在保證爐內運行安全的前提下,鍋爐燃燒飛灰含碳量下降至日均4-5%。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降低鍋爐飛灰含碳量,該公司充分發揮配煤摻燒經驗,積極組織運行人員在1號爐進行分倉摻燒試驗,并制定了嚴格的磨煤機著火防范措施。在啟停磨過程中,通過控制風量、煤量、啟停吹掃時間和通入消防蒸汽,降低磨煤機啟停過程中的爆燃風險;在正常運行時,通過配置適當的風、煤比例,減少磨煤機的氧含量,控制可燃物的濃度,防止出現爆燃。通過不斷調整,燃燒效率大大提高,鍋爐飛灰含碳量下降至2-3%,鍋爐飛灰含碳量較優化調整前降低約3%,鍋爐效率提高約0.6%,降低煤耗約1.71克/千瓦時。
針對四臺鍋爐相繼投入脫硝運行后的風險,該公司一方面進行脫硝優化經濟運行,經過幾個月的摸索,通過燃燒調整優化以及配煤摻燒優化,對氧量控制、制粉層次控制和過燃風、附加風進行調整,脫硝用氨量明顯下降,脫硝SCR區入口氮氧化物濃度明顯降低。另一方面,進行脫硝噴氨優化調整,根據脫硝SCR區內氮氧化物分布特性和溫度場特點,試驗性地在1號爐進行噴氨優化調整,通過調整后,氨逃逸率有了明顯下降,降低空預器堵灰的機率,有效降低了硫酸氫銨對尾部煙道換熱面腐蝕的風險,同時也減少了用氨量,為進一步地脫硝優化經濟運行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該公司還重點對3、4號機組進行配汽優化試驗,實現了在同樣的滑壓曲線下,各工況下進汽節流損失明顯減小,機組熱耗降低;實施了閥點滑壓試驗,機組主蒸汽流量、耗煤量有明顯下降,通過前后對比試驗表明,全年供電煤耗約降低1.2克/千瓦時;開展了機組真空查漏工作,及時發現并處理了大量漏點,機組的真空嚴密性大大提高,其中,3、4號機組真空值均增加0.6千帕以上,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據悉,2014年,該公司還將利用2號機組和4號機組C級檢修的機會,完成2號爐磨煤機動態分離器改造和4號爐一次風機節能改造工作,進一步優化運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