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際資訊 >> 正文
德國推廣生態節能建筑的技術措施與制度保障
來源:中國貿易新聞網 時間:2014-2-12 12:32:01 用手機瀏覽

    德國雖然是世界第四經濟大國、歐洲經濟的“引擎”,但卻是一個能源匱乏的國家。除煤炭資源外,德國的能源供應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石油和天然氣進口依存度都超過了80%。1973年爆發的全球石油危機,給德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極大影響,總結這次危機的教訓后,德國能源政策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節能工作和新能源開發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由于德國緯度高、冬季長,建筑能源消耗,特別是供暖,占德國能源消耗總量的約40%。多年來,德國聯邦政府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提高建筑節能標準,發展生態節能建筑,大幅降低了建筑能耗。

    筆者在德國實地考察時,專門拜訪了德國聯邦政府交通建筑城市發展聯合部,與相關專家深入討論了德國生態節能建筑的發展情況,并參觀了該部開發的節能屋。筆者認為,德國的能源利用和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很值得中國進行思考,特別是在當前國內各地灰霾觸目驚心的現實環境下,如何借鑒德國經驗,促進節能減排工作,現實意義重大。

    德國節能屋: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德國的私人住宅所用能源與重工業一樣,各占全國能源消耗總量的28%,屬于能源應用的重要領域,因此,私人住宅的節能得到廣泛關注。

    目前,德國最大的能源研究院給36個節能屋提供技術支持,光伏技術、儲存電技術、暖氣設備、抽風設備、電動車等先進的節能技術都應用到這些節能屋中。節能屋由光伏采光發電,一部分儲存到電池里,多余的電以有償的方式輸入到公共電網上。當冬天的太陽能發電不夠時,就可以用一般的電網充電,而不是用油氣等方式發電。

    節能屋蓋好之后,德國聯邦政府會從社會上選擇一個家庭在房子里生活15個月,進行生活試驗,考察這樣的節能屋是否適合居民居住。

    節能屋體驗生活試驗現有的結論顯示,節能屋很受歡迎,體驗生活的居民感覺住起來很舒適。節能屋里所有東西,比如窗簾、燈光以及很多設施自動化程度很高,而且操作都比較簡單和智能化,小孩也可以進行操作,還可以通過手機遠程控制。

    現有節能屋的運行情況還表明,節能屋生產的電一般50%自己使用,其余的可以賣給電網。

    不過,試驗結論表明,目前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節能屋的建筑和運行成本較高,迫切需要尋找更好的技術和方法來降低節能屋的成本。按照德國現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能把建造成本從目前的30多萬歐元降到20萬歐元左右,節能屋將會被社會廣泛接受并能普遍推行。開發節能屋的德國專家認為,要達到這個成本目標,在技術發展上可能還需要5年左右。

    重技術更重實效  打造最佳節能建筑

    在德國考察過程中,筆者注意到,德國各類建筑已廣泛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發電,包括國會大廈、政府辦公樓、普通住宅和私人別墅等。德國在建筑節能和建筑節能改造方面具有先進方案和理念。我們應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借鑒德國的先進經驗,推進中國的建筑節能及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作。

    那么,德國的生態節能建筑有哪些特點呢?

    一是積極利用太陽能和先進的保溫節能技術。德國的生態節能建筑已經可以做到能源盈余,從能源的消耗大戶轉變為零能耗,甚至可以把富余的電力能源導入城市供電系統,賺取供電費用,或輸送到終端站,為小區的住戶或其他公用設施、場地使用,提高社會福利。

    二是采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德國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木材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德國的大部分建筑都采用當地經過處理的原生木材作為主要建材。這類建筑材料在生長、加工過程中消耗最少的能源和產生最少的二氧化碳,在房屋拆除后處理時既能再利用也能進行降解。

    三是注重對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德國有大批老建筑沒有采用新型保溫技術措施。德國聯邦政府也相當重視對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一方面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從政策層面加以引導,鼓勵企業和個人對老建筑進行現代化的節能技術改造,并實行強制報廢措施;另一方面推出各項節能資助項目,以促進法規的落實和普及。

    四是采用多種生態節能技術。為了大大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供熱效率,達到節能的目的,德國開發并采用了多種生態節能技術,包括雨水回收利用、污水廢物回收利用、建筑的保溫處理、生物降解技術等等。

    五是利用技術規范降低建筑耗能。建筑供暖耗能是德國聯邦政府著力解決的一個關鍵領域。政府通過制定和改進建筑保溫技術規范等措施,不斷發掘建筑節能的潛力。從控制單項建筑圍護結構的最低保溫隔熱指標,轉化為控制建筑物的實際能耗。新規范提高了建筑的能耗透明度,用消費者的需求來推進建筑節能技術的發展。

    由此可見,雖然高端前沿的技術是德國設計建造生態節能建筑的一種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在德國,既要經濟實用,又要獲得良好的節能效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德國一直以來就有注重技術、講究實效的作風,而且德國人在經歷了上百年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洗禮后,變得更加向往質樸自然的生活環境,也更能接受經過節能設計的房子。

    就我國目前的經濟條件而言,普遍采用高技術建造生態建筑是不現實的,但從某些基本功能入手,使用適宜技術,在經濟、功能和環境之間找到平衡點,則是完全可行的。

[1] [2] 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2015年工作要點
“兩會”聚焦節能:宣戰建筑能耗還城市碧水藍天
青海:建設領域節能減排工作取得實效
國家預撥2.5億元助烏魯木齊建設節能減排項目
四川定下“硬杠杠”:節能情況納入考核
北京全市約1.37億平方米供熱面積實行計量收費
廣東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實施細則出臺
住建部: 全力推動建筑產業“綠色”化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