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中國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企業動態 >> 正文
余熱利用節能市場即將爆發 既有節能格局待突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時間:2013-12-10 19:19:02 用手機瀏覽

    在繞過光伏產業的短暫彎路后,浙江盾安人工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盾安環境”)將在余熱利用及建筑智能節能領域砸下重金。

    盾安環境總裁葛亞飛說:“盾安環境將以天津節能系統有限公司為主要投資平臺專注節能產業。”

    近日,盾安環境剝離了其在內蒙古的光伏資產,這項投資不僅占用大量資金,而且近期難以產生回報。通過處置光伏資產,盾安環境將獲得超過20億元的資金,并投入自己更加擅長且市場前景廣闊的節能領域。

    盾安環境專注的節能主要為余熱利用和建筑智能節能,在葛亞飛看來,與換個節能燈泡和空調變頻的簡單節能相比,余熱利用和建筑智能節能或將一改中國的粗放式生產生活模式,逐步改善環境污染。

    目前,中國的能源浪費極其嚴重,以工業余熱為例,大約40%的能源以水蒸氣的形式排放到空氣當中,如果將一個3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發電廠的余熱加以利用,可為800萬-1000萬平方米的建筑物供暖。

    中國僅余熱利用產業就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加上人群與工業區高度匹配。按照華泰證券的測算,中國2010年工業終端消費量約為30億噸標煤,如將產生的工業余熱合理利用作為供熱熱源,可供約18億平方米的建筑冬季供暖。

    盾安環境希望將中國引入歐美國家的能源高效利用之路,據悉,該公司將建立“節能研究院”并轉型至“系統智能節能提供商”的丹麥丹佛斯模式。

    盡管中國的余熱利用市場等節能市場即將爆發,但仍有一系列難題并不是節能公司僅憑一己之力就能解決的,如各地政府理念差異巨大、能源體制僵化、大型企業審批程序等。

    節能服務商的思考年

    轉型將突破供熱單一途徑。

    2013年是盾安環境慢下腳步重新審視前方道路的一年。

    自從2008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以來,盾安環境以暖通空調為基礎,同時開拓余熱利用、光伏制造等產業,簽署了70億元余熱利用合同和意向,并在內蒙古投資光伏制造,四年來,從未放緩擴張的腳步,但光伏制造產業的低迷行情,促使盾安環境放緩腳步。

    “我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優勢和市場前景,最終決定剝離光伏資產,集合資源專注余熱利用、建筑智能節能,并建立節能研究院!备饋嗭w說。

    在葛亞飛看來,進軍節能領域與光伏制造不同,并非是跨行業!爸醒肟照{真正的技術不是制冷而是熱泵及精密控制。盾安環境具備堅實的技術基礎!

    即使已經簽訂了數十億元的余熱供熱訂單,但盾安環境的轉型將突破供熱單一途徑。

    以盾安環境在山東萊陽的巨力化工廠余熱利用項目為例,收集化工廠冷卻水中的余熱,可解決500萬平方米建筑冬季取暖。但盾安環境并不限于余熱供暖,葛亞飛希望把這個項目改造為“三聯供”,即除供暖外,多出來的余熱為周邊企業提供蒸汽并發電。盾安環境試圖把巨力化工余熱利用打造成為亞洲最大的“余熱三聯供”工程。

    貫穿于空調、余熱利用及建筑節能的核心技術是智能控制,盾安環境計劃在今后一兩年內,整合世界上先進的產品和技術,把建筑物的能效提高上去,初期嫁接日本技術!翱照{會根據開會的人數決定輸送的冷氣量、燈具會根據一天的光線變化調整亮度!备饋嗭w稱,最準確的表述是系統智能節能。

    發展中國家將重走歐洲節能道路

    北歐供暖首先考慮的是包括余熱的非化石能源。

    “根據我們調研,預計”十二五“期間,僅工業余熱利用項目的節能潛力將達到9000萬噸到1億噸標準煤,市場規模也能達到3000億元!眹野l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統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周伏秋曾表示。

    但余熱利用僅是節能領域的一個分支,國際能源署粗略計算了節能的市場前景。

    11月12日,國際能源署發布《2013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其中專門用一個章節分析了全球節能現狀和前景,強調了節能的重要性。國際能源署署長范德胡芬(MariavanderHoeven)在報告開篇中表示:“各國政府已經明確表達了對節能環保的重視。以此為基礎,直到2035年,節能技術和解決方案所提供的能量將超過石油。能源效率是同時滿足經濟、安全、環保三大要求的唯一能源!

    事實上,國際能源署認為,節能的潛力主要蘊藏于發展中國家,歐美國家的能效利用早已成熟。葛亞飛判斷,發展中國家將重走歐洲的節能道路。

    在北歐三國,供暖首先考慮的是包括余熱的非化石能源。

    1994年4月,瑞典議會通過了《瑞典轉向可持續發展》的提案,在此方案下,瑞典的供暖模式為之一變。如為哥德堡市提供供暖系統的哥德堡能源公司,其為城市傳輸熱量的570公里長的管道,有2/3的暖氣供應來自余熱,哥德堡的兩家精煉廠產生的工業熱水為區域性供暖系統提供了熱量。目前,瑞典已從高品位的鋼鐵、冶煉、化工等熱源,轉為中低熱源的污水余熱,甚至中央火車站余熱。

    丹麥的余熱利用與瑞典類似。丹佛斯中國區域能源部戰略市場專員王金慧表示:“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丹麥的余熱利用得到了快速發展。余熱已成為供熱系統熱源的重要組成之一,使用化石能源的鍋爐僅作為調峰之用!

    在王金慧看來,余熱不僅僅用于供暖,它還可以提供生活熱水,“在中國,大多數采暖系統與生活熱水系統是分離的。余熱利用的另一大優點是:當余熱并入供熱管網后,可實現在采暖季為用戶供暖,以及全年提供生活熱水;蚩晒澥≠徺I熱水器的費用及與之相關的電費或燃氣費等!

    既有格局待突破

    打破既有格局,往往比想象中的困難。

    但余熱利用在中國面臨的困難比歐洲國家更復雜。

    從2010年余熱利用概念普遍引入中國后,盾安環境、雙良節能、榮信股份、海陸重工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在各地,尤其是中國北方地區投資建設了大量余熱供暖項目。但公司普遍反映,項目的推進往往受制于個別地方政府的理念,出現了冷熱不均的現象。

    一項創新技術的引進,雖可帶來經濟利潤,但也會打破既有的工作模式甚至重塑利益分配格局。在采訪中,地方政府主管領導的理念是排在首位的不確定因素。

    以負責管網運營為主的供熱公司為例,供熱公司左手以政府核定的價格購買熱源,右手以政府核定的價格向用戶供熱,定價原則是盈虧平衡或保本微利,如有虧損,地方政府則會補貼,有些熱網公司還同時經營熱源供應,此種模式已延續了數十年。

    在引入余熱供暖后,“麻煩”也隨之而來。

    熱力公司首先要增加管網鋪設,這需要得到主管部門的審批,在管網投資的基礎上,熱力公司要重新核定余熱熱源企業的收購價,當地政府接著要決定是否需要更改給予熱力公司的補貼數額,這其中又要涉及到與余熱改造企業的利益分享問題……

    熱源企業如鋼鐵廠、熱電廠,本可因余熱利用增加收入,但如遇到央企,地方公司、省公司、總部的層層審批走下來,時間較長。

    既有格局還會阻礙終端用戶的利益。

    據丹佛斯稱,收購余熱顯然會降低熱力公司的成本,但熱力公司出于收回長期成本的考慮,并不一定會立即下調用戶的供暖費。

    打破既有格局,往往比想象中的困難。但企業仍看好該行業的前景。

    “目前,中國的能源浪費巨大,每單位GDP產出是國際水平的兩倍,節能潛力太大了,足夠民營企業生存發展!备饋嗭w說,“無論世界還是中國,節能減排是大勢所趨,PM2.5已走進人民的生活,我們發現,政府和國有企業的理念越來越開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河北首家工業余熱用于城鎮供熱項目投入使用
王秉剛:新能源補貼政策或于2020年全部取消
朱華榮:發展新能源不能把補貼當戰略
政協委員馮丹龍:建議建立綠色增長國家戰略
“十三五”能源規劃中的9大問題
聚焦兩會:工作報告八提"能源" 八提"環保"
昆山扶持臺企節能技改 年節電超1500萬千瓦時
工業領域控煤計劃將出臺:2020年力爭節煤1.6億噸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網站合作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金融服務
項目對接
技術推廣
最新活動
郵件訂閱
中國節能產業網致力于打造節能領域最高效的技術、項目、資金一站式服務平臺。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備12011889號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