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陷入董事長跑路風波后,近日,有消息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超日太陽等被告借款合同糾紛案,總標的額超1.8億。據記者了解,這已不是超日太陽第一次因債務問題成為被告,此前有部分銀行因超日太陽逾期提起訴訟,涉及貸款35000萬元左右。
超日太陽又成被告 賠償總額超1.8億
據悉,2011年,中國進出口銀行與超日股份公司簽訂了借款合同,約定銀行為其提供貸款2億元,用于產品出口的資金需要。借款期限屆滿后,根據超日股份公司的申請,進出口銀行與其簽訂了展期協議,,還款期限延至2013年2月末,該公司董事長倪開祿和超日貿易公司為借款提供了擔保。但展期屆滿后,,日股份公司未能依約還款。屆于此,進出口銀行對超日股份公司以及兩擔保方提起訴訟,要求超日股份公司償還貸款本金1.79億元及利息,總標的額超過了1.8億元。
記者了解到,這已經不是超日太陽第一次因為債務問題被訴上法庭。此前,已有多家供應商因款項清償事項對超日太陽公司提起訴訟,涉及貨款16.700萬元左右;部分銀行因貸款逾期提起訴訟,涉及貸款35000萬元左右;其債權人因貸款事宜提起訴訟,涉及貸款13000萬元左右。
對于上述事件,超日太陽公司曾發布公告稱,已與債權方協商還款事項,并積極洽談境外電站資產的處置事項,懇請銀行、供應商等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各方能夠積極支持,幫助公司走出困境。公告中還顯示,董事長倪開祿已回到國內,前期是在境外催收應收款并洽談外資產處置等相關事項,并未如傳言所說“跑路”。
超日太陽非“個案” 行業回暖尚需檢驗
中商情報網產業研究院IPO咨詢顧問徐滿進認為,超日太陽能的信貸糾紛可以說是光伏產業困境的一個縮影,當初銀行對光伏企業貸款把風力度不夠,近年來,低迷的市場環境引發企業運營困難,還款能力持續惡化,光伏企業陷入債務泥潭實非偶然。
近日,曾向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公司放貸、迫使該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多家中資銀行,面臨著巨額貸款虧損。有知情人表示,這些銀行虧損額度至少達到100億元人民幣,而無錫尚德的資產還不到這個數字的四分之一。8月5日,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被合肥市招投標中心公開轉讓,其財務數據卻顯示,截至2013年5月31日,資產總額為310990.78萬元,負債總額高達283145.07萬元。?
與超日太陽、無錫尚德等企業情況相反,今年上半年部分光伏企業的業績已經實現扭虧為盈。統計30家發布中報以及業績預告的公司中,超7稱公司上半年業績預盈。數據顯示,特變電工1日發布半年報稱,公司上半年綜合毛利率為17.35%,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陽光電源日前也稱上半年實現主營收入7.23億元,,增長99.6%,實現凈利潤0.54億元,同比增長19.53%。
對此,徐滿進認為,上半年7成光伏企業預盈除海外市場的固有需求的推動外,國內對產業的政策利好也是主要因素。目前,雖然光伏發電政策及光伏產業扶持政策及中歐“價格承諾”待一系列利好因素相繼出現,但國內產業是否回暖還需時間檢驗。
股票報收2.93 下跌0.34%
超日太陽公司股票曾在今年2月份復牌,名稱變更為ST超日。深市指數顯示,截至8月6日,ST超日報收2.93,下跌0.34%。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優勝劣汰”將成為光伏行業的主旋律,“競合”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光伏企業要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需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積極開拓國內及新興市場,關注目標市場的需求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