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光伏產業的利好頻現。對于久受煎熬的光伏產業來說,這無疑是巨大的鼓勵。不少人開始對行業反彈充滿信心。雖然光伏行業完全回暖言之過早,但可以預見,回暖跡象已經顯現。
中歐趕在8月6日前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的價格承諾,無疑是最大的利好。這是一場艱苦、細致的談判。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和先前的 “你死我活”相比,卻和多數中國光伏企業的愿望一致。中國光伏企業可以在保持一定外部市場份額的同時,加快自身的轉型和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
與此同時,無論貿易摩擦的倒逼,還是未來的發展需要,國內市場逐步取代歐洲市場是大勢所趨。令人欣慰的是,國內光伏市場,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的啟動速度也在加快。
7月30日,中航工業集團400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項目首批20兆瓦示范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啟動。據本報記者了解,該項目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單體工程,中航工業集團因此成為第一個全集團利用自身屋頂資源規;ㄔO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大型中央企業。
央企進軍分布式光伏電站領域,推行“綠色制造”的理念,可以大幅度降低央企的能源消耗,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央企帶頭行動更重要的作用還在于,對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市場的啟動具有典型示范效應,為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的大范圍開啟提供成功經驗。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產業正處于困境之中。國家為了支持國內光伏市場開發和應用,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尤其是7月15日《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大力開拓分布式光伏發電市場,優先支持在用電價格較高的工商業企業、工業園區建設規模化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到2015年全國實現光伏總裝機容量達到35吉瓦以上。市場估計,接下來會有更多的具體細則出臺。
伴隨標桿電價、度電補貼、電網接入等政策的出臺,光伏電站的開發正逐漸成為一種商業獲利的完整模式。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國大幅提高國內光伏應用發展目標,促進國內光伏市場規;帕,強力推動光伏并網,推廣分布式電站,首次實行度電補貼等政策給光伏發電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
目前,一些光伏企業的盈利狀況正在好轉。有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光伏組件的毛利潤率已經從2012年第四季度的0%升至1%。在國內,億晶光電、隆基股份等大部分主產業鏈公司毛利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一些觀點認為,雖然市場反彈之勢還不足以推動今年整個產業恢復盈利,但是一些光伏組件企業年內有望恢復盈利。
今年以來,國家對光伏行業的關注程度無疑是比較高的,一些政策出臺的速度也比較快,部分政策的力度甚至超過市場預期。政策的落地將為國內光伏市場提供充沛的加速動力。而如果企業能夠抓住機會,苦練內功,在行業洗牌中搶奪先機,未來必將在新一輪光伏業回暖期中成為強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