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的背景下,國務院在“穩增長、調結構和促改革”的基調下,不斷有“微刺激”政策出臺,包括最近剛剛發布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稱“扶持意見”).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郁松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在當前穩增長的態勢下,將清潔能源生產作為抓手不僅可以平抑經濟波動,而且發展光伏產業也有利于調整能源結構。”
“國六條”集中發力
扶持意見顯示,2013年—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不過,該扶持意見提出“把擴大國內市場、提高技術水平、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立足點”,為此出臺了六大產業扶持政策。
“扶持政策出臺肯定會使光伏產業的全鏈條受益,尤其在當前不景氣的形勢下,能夠恢復企業的信心。”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向本報記者如是評論。
扶持政策的主要內容有:大力支持用戶側光伏應用,開放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建設,支持和鼓勵企業、機構、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完善電價和補貼政策,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改進補貼資金管理,嚴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管理,保障附加資金應收盡收;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機制;金融機構要繼續實施“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先進、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做優做強,對有市場、有訂單、有效益、有信譽的光伏制造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和建設管理。
鄧郁松表示,以上光伏產業扶持政策更具針對性,直指困擾光伏行業的發電量收購、補貼發放不到位、融資困難等問題,無疑給中國光伏業吃了“定心丸”。
后續政策須及時跟進
業界普遍認為,相關部門應該盡快落實國家的扶持政策
此前,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規定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發電量進行補貼,補貼標準為0.35元/千瓦時。該征求意見稿公布后,受到國內企業的強烈反對,認為補貼額度太低,會降低光伏企業的積極性,無法促進光伏產業發展。
因而,國家近日發布了第一批七省七市光伏產業園示范項目審批名單及補貼方案,補貼標準確定為0.42元/度。
“補貼標準還是低于此前預期。”一光伏企業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發布相關扶持政策后,希望其金融環境確實能有所改善,但銀行(行情專區)是否給予其信貸支持,他還拿不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