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ENS環境新聞服務網報道,國際能源署發布最新報告《復興城市記》指出,盡管到2050年全球城市交通的能源需求將翻番,但通過能源效率的改善,城市交通的節能潛力將達到70萬億美元。(1美元約合6.14元人民幣)
國際能源署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一個工作機構,總部位于巴黎,共有28個成員國。國際能源署執行干事瑪利亞﹒范德胡芬(Maria van der Hoeven)說:“能源效率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隱形燃料,它是我們達到能源安全、可供給以及環境可持續的關鍵因素。”而刺激提高城市交通系統能源效率的政策將有助于在車輛、燃料和交通基礎設施節省開支,預計從現在開始到2050年節能的效益可達70萬億美元。
該報告援引了30個全球城市來證明,如果城市規劃更加科學、人們能合理安排出行需求,那么人們就能提高交通能源效率。此外,交通能源效率提高還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生活質量。
現在,全球大約35億人(近全球總人口的一半)居住在城市里。隨著財富的增長和城市私家車的增加,城市交通越來越大,公共交通和自行車等可持續發展模式漸行漸遠。在有些城市,過去20年里,私家車的比例增加了20%,而且在大多數發展中地區,該比例還在不斷上升。
目前,交通燃油消耗占全球石油消費量的一半,交通能源消耗占全球消耗量的20%,而其中約40%來自城市交通。全球大多數城市都遭遇到交通堵塞和道路擁擠的困擾,這也導致燃油的消耗和時間的浪費,并對環境質量、健康和安全產生損害,損失可高達數千億美元。
范德胡芬說:“到2050年,隨著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增長至70%,城市交通能耗將翻番,因此,尋求高效、成本經濟、安全且大容量交通的解決方案將變得越來越迫切。20世紀改變了我們使用快速交通和機動交通進行移動的方式,21世紀必須解決如何將人和物在城市內最高效地移動!
她強調:“改善城市交通系統效率的迫切性不僅是出于能源安全的考慮,也是為了減少增長的城市交通容量所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如氣候變化、噪音、空氣污染、擁堵和經濟成本!
范德胡芬敦促政策制定者采取系統且長期的觀點制定相應政策。她說:“到2050年,城市將容納和運輸近63億人,因此政府需進一步考慮如何構建或復興城市。我們從現在起就必須規劃相應的基礎設施、后勤保障和能源系統!
本次報告推薦了三大類政策:可避免式出行、高效出行方式以及提高車輛和燃油效率技術。國際能源署的研究人員通過計算認為,如果在整個交通行業全面實施上述三類方法,可有效減少燃油、道路和車輛的成本。
“可避免出行”政策通過城市規劃和出行需求管理減緩了出行增長,能解決了交通能耗和交通排放問題,它包括遠程辦公在內的虛擬移動項目。
“高效出行方式”政策鼓勵人們放棄機動出行方式,選擇能效更高效的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步行、騎自行車和鐵路。
“提高車輛和燃油效率技術”政策能通過引進高效燃油和高效車輛,減少能源消耗和排放。這些政策包括提高燃油經濟性標準和高級車輛技術,推行清潔柴油卡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插電式車輛等汽車。
國際能源署提供了三個改進交通系統的城市案例:貝爾格萊德、首爾和紐約。報告指出,貝爾格萊德市在改進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頭六個月時間里,乘客數量翻了兩番;首爾市曾大力推動公共交通改革,不再對超員運輸的巴士公司予以獎勵,結果乘客人數、車速和安全性均出現增長;而紐約市在引入快速公交服務之后,城市年均出行時間減少了11分鐘,同時乘客的數量大幅增加。
報告提出了改善城市交通系統的政策發展和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必要的四個步驟:支持開發的規劃和措施、融資、執行和對城市交通系統能效政策的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