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傳統模式,發展吉林省循環經濟的思考 |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5 14:24:22 用手機瀏覽 |
多年來,吉林省作為國家重點老工業基地,對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資源的過度開采和環境的污染。目前,吉林省面臨資源缺乏的嚴重困擾:煤炭有2500萬標噸缺口;人均水資源量僅是全國人均用水量的60%多一點;石油資源按照目前的開采速度,頂多再能開采20年;鐵礦等資源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缺乏……
上世紀50年代,在原蘇聯援助下,依托資源,與資源型產業結構配套,吉林省建立了化肥廠、電石廠……這種不合理的產業結構,是造成吉林省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經濟附加值低的重要因素。以吉化為例,多年來主要生產基礎化工原料,這些原料供給外省進一步加工成品,而吉化公司本身的產品,經濟附加值極低……
有一種聲音不斷震蕩著我們的耳鼓: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破壞有限的資源為代價,更不能提前掰子孫的饃饃……
不容回避的是,吉林省在經濟發展中有兩個弱項:一方面,國有經濟比重大,占76%,非國有經濟比重小;國有經濟體制的僵化,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在改革開放中,吉林省引進外資緩慢,僅占全國引進外資總量的0.5%。
目前,全省范圍內正積極謀劃工業大發展———若干老工業企業將通過技術改造重新振興,一大批新興工業項目將落戶吉林。除傳統的汽車、光電子產業外,其它包括石油化工、食品深加工以及制藥產業,都屬于資源利用型和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產業。這些產業的迅速發展,必然對吉林省的資源和環境造成新的壓力。這種狀況不改變,勢必造成新一輪資源的破壞、環境的污染,使建設生態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受到影響。因此,全面推進循環經濟迫在眉睫。
通過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節約,實現以最少的資源消耗、最小的污染,獲取最大的發展效益,減少環境污染。
這種新經濟形態就是循環經濟。吉林省在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有一定的基礎,也有火花。
早在2002年3月,省環保局已在遼河流域選擇黃龍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作為清潔生產的試點單位,取得了顯著成果。
循環經濟的核心是資源循環利用。這種得到廣泛支持的關于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在一些企業已初步得到體現。以吉林省知名企業亞泰水泥廠為例,其在全國水泥行業中,技術和設備是最先進的,污染治理設施也是最先進的……它利用水泥窯爐的余熱來發電;生產廢水、生活污水經過處理,變成中水即雜用水,用于洗車、沖廁、澆草坪;生產工藝過程中所產生的粉塵全部回收,經過科技攻關,又把長春兩個熱電廠的粉煤灰直接用作水泥的熟料。這樣就形成了生態型循環生產模式,從企業層面進行了資源回收利用。
專家指出,資源循環利用的根本推動力量,是科技進步。加快科學技術研究,科技先行,是循環經濟的動力保障。加大投入,組織省內外科技力量開展有關循環經濟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組織全省科技力量并借助省外的支持,積極研究與開發清潔生產技術,推廣無害或低害的新工藝、新技術,努力降低工業生產的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研究與開發企業內部、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物料和能源循環利用網絡技術,研究包括資源消耗和環境價值損失核算在內的國民經濟綠色核算體系,才能使全省資源和能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環境污染降至最低限度。
有關統計表明,從清潔生產角度看,工業污染物排放的30%至40%,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就是說,只要強化管理,便可獲得削減污染物的明顯效果!敖⒀h經濟模式,需要建立相應的保障措施!边@是著名環保專家、原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曲格平多次強調的。吉林省在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循環經濟認識的同時,需要建立一套完備的辦事規則和操作規程,并且有監督其實施的管理機制和能力。這也要求吉林省著手研究、制定有關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定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與此同時,政府要從稅收、信貸、財政等方面,對循環經濟試點地區和生態工業園區,給予積極的支持;對企業開展資源再生和資源循環利用、公眾多用再生產品給予扶持和獎勵,特別是要使用經濟激勵和懲罰手段,以推動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要大力推動清潔生產促進法的實施;要做出規劃,一批一批地推行,在規劃的期間內,全面實施清潔生產模式。
只有建立不同層次的循環經濟試點,才能全面推進吉林省循環經濟持續發展。吉林省應以工業生態園區的規劃與建設為切入點,逐步進入循環經濟狀態。政府要克服短期行為,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做好試點。企業層面、產業層面以及區域層面,都應在促進循環經濟過程中形成共識,生產企業則應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時,對社會盡到責任。
循環經濟正成為一個日益響亮的名詞。正如專家們預言:“它是世紀之交全球經濟呈現的新態勢”:美國,循環經濟遍地開花;德國,循環經濟發展深入人心;日本,循環經濟法律體系完善……遼寧省原省長薄熙來曾說,遼寧完成循環經濟試點建設之時,也就是遼寧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之時。同樣,作為老工業基地,吉林省也應該把循環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省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打破傳統經濟模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