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年遭遇歐盟反傾銷的重創后,廈門的節能燈企業出口一度陷入困境,高額的反傾銷稅率使不少企業望而卻步,忍痛放棄歐盟這塊市場“蛋糕”,從而轉戰“國內沒有一家節能燈生產企業”的美國。這幾年來,我市節能燈企業對美國的出口幾乎成跳躍式增長,美國儼然成為廈門節能燈企業的又一個主要市場。
然而,在節能燈企業為能開拓美國市場、并發展迅猛感到慶幸的同時,市經發局產業損害調查處副處長羅曉芹卻憂心忡忡,讓她感到不太樂觀的是,廈門節能燈出口美國呈量增價跌的發展態勢,這種低層次的增長,極容易引發反傾銷等貿易壁壘,應引起業內的充分警惕。
擔心重蹈彩電出口覆轍
羅曉芹是在擔心節能燈出口可能會重蹈彩電出口覆轍。
當年國內不少彩電企業紛紛出口美國,由于美國沒有一家彩電生產企業,于是國內的企業放松警惕,彼此之間大打價格戰,爭相壓低價格將彩電銷往美國。然而事實卻是,隨后,國內的彩電企業不約而同地接到美國“反傾銷”立案調查的公告,F在我市節能燈出口美國的現狀,與當年的彩電企業大抵相同。“美國雖然沒有節能燈生產企業,但不能因為這個因素就大意起來,說不定哪天又發起對中國節能燈企業的反傾銷調查。”
羅曉芹的擔心不無道理。數據顯示,2003年和2004年,廈門節能燈企業出口美國的數量比上一年增長355%、47.2%;另一方面,出口美國的節能燈產品價格卻不斷下滑:2003年、2004年、2005年1月—2月廈門節能燈的出口價格較2002年分別下降了22%、27.2%、30.6%。
出口價格很難上揚
與其他海外市場相比,美國市場對節能燈的技術標準要求較高,門檻高了,一些中小企業便很難獲得“入場券”,競爭對手少,照理來說,價格應該可以漲上去才對。
市經發局產業損害調查處的《廈門節能燈產品出口預警監測報告》分析認為,廈門節能燈產品出口美國量增價跌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歐盟反傾銷政策的“牽累”。2001年歐盟對我國節能燈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使廈門節能燈企業一度陷入困境。廈門多數節能燈企業及時調整了出口市場,出口目標相對集中于美國市場,這就容易出現短期內大量出口的“井噴”現象;二是企業的短視行為。許多企業未吸取教訓,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而肆意壓低出口價格,企業間無序競爭情況嚴重,從而出現了廈門節能燈產品出口價格逐年下降的現象。
出招應對“反傾銷”
風平浪靜的表面下,很有可能隱藏著危險的暗礁。怎樣避免觸礁呢?《廈門節能燈產品出口預警監測報告》為節能企業支了幾招。
報告認為,節能燈出口企業要有風險意識,對國外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應及時轉變思路,盡快改變以價取勝的做法,同時要做好應對可能被“反傾銷”的準備工作。第二,節能燈企業應抓住機遇,重視無毒、無污染的環保產品的開發,這樣既能迎合市場需求,又能突破發達國家所設置的綠色貿易壁壘。同時,企業要重視品牌建設,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創新市場營銷手段,培育國際知名的節能燈品牌,同時應抓住世界能源緊缺的有利時機,拓展產品門類,向工業照明、公共照明領域延伸,增強企業的營利能力。
目前,廈門尚未建立一個專門的節能燈行業協會,在面對“反傾銷”等國外貿易壁壘時,出口企業間缺乏協調,未能形成一致對外的合力。報告指出,廈門節能燈出口企業眾多,應建立一個專門的節能燈行業協會,既有利于加強節能燈出口價格的控制和品牌建設,也有利于該行業團結一致,抵御國際貿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