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京郊北部的延慶縣充分利用太陽能燈進行夜間照明,目前已投入使用近3000盞,數量和規模位居全北京市第一。據不完全統計,自1999年以來,北京市延慶縣利用太陽能燈節省用電已經超過300萬度。
延慶縣作為北京市的上風上水地區,也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其平均海拔高度比市區高出450米左右,日照十分充足。同時,延慶縣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連年居全市第一位,大氣環境清澈透明,更易于吸收太陽能源,使延慶充分具備開發使用太陽能源的良好條件。經過6年的努力,太陽能已經逐漸成為延慶縣節能工作的主力軍。
延慶縣城內的“綠色照明”工程,包括太陽能燈和LED彩燈,取得了每年節電17.5萬度的顯著效果,使縣城人均亮化資源達到了12.4度,在京郊區縣排在前列。其中,縣城各大公園、步行街、廣場和主要街道共安裝太陽能燈400余盞,每天晚上即可節電400余度,一年就可節電14.6萬度。在一些鄉鎮的城市化建設工程中,太陽能燈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八達嶺鎮在鎮政府以及鎮內五六個村共安裝太陽能燈230多盞,延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安裝了300余盞,康莊鎮在工業開發區、康馨公園內共安裝太陽能燈150多盞……
大榆樹鎮東桑園村是延慶縣今年“五一”前夕開業的新能源環保民俗村。該村在附近的愛友恩新能源研究所的支持下,在街道兩側安裝60余盞太陽能燈用于照明。不僅如此,每個民俗戶家燒水、做飯用太陽灶,洗澡用太陽能熱水器,照明、電視機、電風扇也全部用的是太陽能聚電池發電,使人們一走進這個村就處處感受到節能、環保的濃厚氛圍。民俗戶張秀萍說:“太陽能的好處多著呢!以前做飯燒水要燒柴草,弄得家里煙塵飛揚,而且柴草亂堆也容易引發火災,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現在有了太陽能,只需15分鐘就能燒開一壺水,又省事又干凈。以前家里平均每月要交電費50多元,現在每月只交20多元,省了一半的錢呢!”她還告訴記者,以前她和丈夫靠開小店、跑出租,月收入僅1500元左右。自村里開辦民俗以來,雖然丈夫不跑車了,但家里兩個月就接待游客近1500人,收入還增加了近3000元。
太陽能在延慶縣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已有40多盞太陽能殺蟲燈在延慶縣各蔬菜基地內發揮威力,其中每盞燈可以覆蓋100畝的有效殺蟲面積。在小豐營蔬菜專業村,千畝蔬菜基地全部安裝了太陽能殺蟲燈,利用趨光性殺死小菜蛾等蔬菜害蟲,不需打農藥,確保了蔬菜無公害化,為延慶蔬菜出口創匯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目前,延慶縣投入使用的太陽能燈已近3000盞,按每盞太陽能燈每晚照明6小時計算,平均可比白熾燈節電1度左右,全縣每晚即可節電3000度,全年節電109萬度。
延慶縣的太陽能照明工程,得到了中國著名照明專家、北京城市夜景照明專家組組長、北京照明學會名譽理事長肖輝乾教授的高度稱贊。他說,延慶縣太陽能照明的數量和規模不僅在北京市堪稱第一,在全世界來講也是不多見的。
如今,延慶縣的太陽能燈數量和太陽能利用率都躍居全市第一位,成為節約能源的典范。目前,這個縣正在積極實施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并爭創國家衛生縣城和首都文明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