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
2006年,本市工業萬元產值能耗達到0.39噸標準煤,比2005年下降3%;工業萬元產值取新水達到6.87立方米,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達到93.2%,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和污水資源化率顯著提高,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8%。
圍繞上述目標,今年,將建立健全和完善豐富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組織管理、統計報告、資源節約監督檢查相關標準和準入、績效考核、法律法規及配套文件、政策導向、分析評價、資源節約社會服務等八個體系,逐步搭建深入開展資源節約、發展循環經濟的推進平臺。同時,有針對性地選擇20家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規模和節約降耗潛力大、污染排放較大的企業,開展清潔生產示范,逐步推廣。加快推動開發區爭創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推動以石油煉制為源頭的石油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設,使其在資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控制方面達到同行業先進水平;推動以無縫鋼管為龍頭的海河下游冶金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設,努力實現廢水零排放,余熱、余壓資源充分利用;推動以北疆電廠為依托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設,把發電與海水淡化、濃海水制鹽、廢物資源再利用結合起來;推動以紡織工業園為依托,建成企業完善能源的梯級利用、水的分質利用,污水集中深處理成再生水回用,努力實現零排放,爭取在車間廠房建設建材化太陽能集熱板試點;以天堿搬遷改造為契機,圍繞鹽化工、堿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和海水淡化后濃海水的綜合利用延伸產業鏈條,建設渤;ぱh經濟試點;建設塑料制品、橡膠制品、玻璃制品、廢舊電器等廢舊物資回收拆解利用為主的靜海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區。
此外,抓好節能、節水、節材和綜合利用等重點工作。加大綜合節能監測力度,跟蹤監管300余家重點耗能企業、100項重點耗能產品、100臺套重點耗能設備,大力節能;以科學用水和開辟新水源為重點,強制推廣使用再生水,發展海水、咸水直用技術,重點跟蹤100個重點耗水企業,大力節約用水;以打擊過度包裝和減少大宗工業原材料消耗為重點,大力節約原材料;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網點、集散基地和規范化的再生資源交易市場,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利用的規模經營和一體化進程,形成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利用的產業鏈條,大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