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的經濟發展趨勢和能源消費速度預測,2020年我國的能源需求總量將達到50億噸標煤,這一數字將超越中國現有的能源中長期規劃目標。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在近日出席由復旦大學舉辦的"上海論壇"時做出如上預測,他呼吁解決中國的能源問題應以節能優先。
周大地表示,中國能源需求近幾年增長速度很快,值得注意的是,從2001年到2005年的"十五"期間,中國能源消費增長速度超過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次出現的現象。
周大地表示,2020年中國能源需求問題預計將達到36億噸標煤以上,其中對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電力的需求將分別達到30億噸、6億噸、1700億立方米和1.58萬億千瓦時。按這個水平,2020年中國將進口石油4.5億噸、天然氣500億立方米。但專家表示,這個預測是較為保守的,如果按目前國內經濟發展的趨勢和能源消費的速度來看,2020年中國的能源總需求量將達到50億噸標煤,超越了我國對能源的中長期規劃目標。專家表示,以目前的勢頭判斷,超越的可能性非常大。
專家稱,尤其要注意中國煤炭生產在未來的不確定性。專家說,中國煤炭資源雖然較為豐富,但生產條件差、環境惡劣,安全事故頻發,如果考慮到安全生產等因素,我國煤炭產量估計只能達到20多億噸,如果進而用歐洲對生產環境和安全的標準來衡量,則產量很難突破20億噸,這個狀況也將支持中國的煤炭價格長期持續走高。
專家表示,2003年、2004年中國能源需求增速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估計今年需求將進一步擴大,而電、煤的緊缺程度將依然嚴重,今年電力缺口估計在2500萬千瓦時,煤炭價格也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中國能源在需求快速增長的同時,能源產量與能源建設投資也在同步快速增長,但能源缺口依然存在,專家認為這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經濟快速增長所致,尤其是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在加速進行。工業增長超過其他產業增長,工業中重工業的比重在不斷攀升,2002年到2004年重工業占整個工業的比重分別為60.95%、64%和67.6%,經濟結構重型化的特征日益明顯,這都推動了能源的消費。
專家認為,解決中國的能源緊張首先不是解決供應問題,而是解決節能優先問題。中國的能源發展要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在全社會樹立能源憂患意識,建立起能源消費控制目標系統。
此外,應加強亞洲地區的能源合作。專家介紹,亞洲已經成為世界三大能源消費區之一,而且預計2004年,亞洲的能源消費將超過歐洲和北美,成為世界第一大的能源消費區,同時也是能源消費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亞洲各國家和地區目前可在東亞石油天然氣合作開發和管網建設、以及海上油氣資源共同開發方面加強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