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部檢查淮河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運營情況 |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5 8:54:24 用手機瀏覽 |
淮河,發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穿越河南、安徽、江蘇、山東4省,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有著大小支流近500條!白咔ё呷f,不如淮河兩岸”,秀美的淮河曾是哺育一億多人口的母親河。 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淮河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質不斷惡化。 黨中央、國務院以及淮河流域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投入大量資金控制水污染,興建了許多污水處理廠,然而這些投入巨額資金建起的污水處理廠有沒有正常發揮其作用呢?
為了從根本上查清楚污水處理項目的真實情況,2004年6月13日至17日,建設部城建司對安徽、河南省內淮河流域城鎮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和運行情況進行督察,該次督察重點是長期未建成和建成后不能正常運行的項目。
檢查組分兩個小組,第一組由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張悅率領,成員有水務處處長楊榕及污水處理專家張建新、孫永利,該組負責對安徽省內的污水處理項目進行檢查。第二組由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劉國慶率領,成員為水務處副處長曹燕進、建設部質量司設計處高工鄭冰陽,污水處理專家李成江、朱雁伯,建設部重點流域城市水污染防治辦公室工程師梁毅,該組對河南省內的污水處理項目進行了抽查。 此次督察共檢查了安徽的淮南、蚌埠、宿州、淮北、亳州、界首、阜陽污水處理項目以及河南的鄭州(王新莊、五龍口污水處理廠)、長葛、許昌、禹州、汝州、周口、項城、漯河等市的污水處理工程。
檢查組通過查看工地現場、查閱資料、聽取匯報,重點檢查了國債建設項目“責任書”完成情況、“十五”計劃污水處理項目建設進度、已建成項目運行管理情況、現有城鎮污水處理排放出路及排放口情況、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及排放情況。 檢查組在調查中發現各地的污水處理項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比較普遍的是:
一、運行經費不到位。 河南省的幾個污水處理項目除了鄭州王新莊污水處理廠外,都存在運行經費不到位的情況,有的負債運行,有的依靠政府財政補貼,更嚴重的是個別項目因拖欠工程款導致設施無法調試運行。
二、配水管網不配套。 如項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為4萬噸,但是實際上每天處理的污水只有3000-8000噸,原因是該市的4個排污口中只有一個排污口的污水被收集進污水處理廠進行了處理,其他3個排污口的污水都未經處理直排水域。就這樣,由于排水管網不配套等原因,項城市市區每天排放12萬噸污水,絕大多數的污水直接排入了沙潁河。記者項城采訪了解到,這個市投入巨資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因為沒有污水進入,長期處于“吃不飽”狀態,成了擺設,始終不能滿負荷運轉,不能發揮應有的效能,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一邊是污水肆意流淌,一邊是污水處理設備閑置。這也是令人痛心的普遍現象。
三、已建成項目設備、設施的維護存在嚴重問題。 因為經費及人員素質原因,一些已建成項目設備、設施老化迅速、腐蝕嚴重,存在安全運營上的隱患。
四、地方城市污水處理費收費力度不夠。 在所抽查的幾個城市中,污水處理費的征繳率都比較低。其中長葛市的污水處理費收費到位率只有36%。污水處理費的征收基本上分為兩塊:一是使用自來水的單位和居民,由自來水公司在收取水費時一并征收;二是使用自備井的單位和居民由水利局節用水辦代征。從調查結果來看,第一種情況下,污水處理費征繳率高于第二種情況。各地區的運行經費主要來源于污水處理費,但是,實際上征收到的污水處理費遠遠不足以維持運營,相當一部分是由政府補貼。
五、對排入市政排水設施的水質監管力度不夠。 所有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超標的問題,如鄭州王新莊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經常超標,COD超標1.49倍、BOD超標1.36倍、SS超標1.73倍,進水水質超標影響了污水廠的正常運行,并導致出水水質超標。 六、管理運行機制問題。 1.政企不分,所有城市污水處理廠均沒有進入企業化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2.管理體制不合理,如漯河污水處理凈化中心主管部門為市環保局,監、管不分。 3.管理人員素質低,不適應現代化管理。 4.計量和檢測裝置不齊全,計量儀器不全,化驗配置不完善,監測儀表不配套,河南省內的污水處理項目大部分沒有進水流量計和在線監測儀表。同時還存在規章制度不健全和日常運行報表不規范的問題。
針對檢查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檢查組領導及專家提出了相對應的意見和建議,指導各地的污水處理廠運行。
從調查結果來看,淮河流域污水處理項目存在許多問題,怎樣使淮河流域的污水處理項目正常運轉,減輕對淮河的污染,仍然是任重道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