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未達標的背后意味著什么 |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5 8:45:20 用手機瀏覽 |
2006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的目標。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坦誠地公布了這一事實后,立即引起了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政協委員的熱烈討論。委員們認為,未能完成節能減排目標的背后,是因為經濟粗放增長方式沒有得到根本轉變。 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要用經濟杠桿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經濟學家陳清泰委員說:“政府承認這兩個目標沒有完成,表明政府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對老百姓是非常坦誠的,另外,這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當中極少數沒有完成的約束性指標,必須十分嚴肅地對待。這發出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從中反觀出我國經濟發展存在體制、機制上的深層次問題! “我國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10年有余,但目前只能說有進步,卻沒有得到根本轉變!标惽逄┱J為,中國長期維持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增長方式的重要原因是生產要素低價格政策和環境監管不到位提供了資源依賴型的發展環境。能源低效率和環境遭破壞是這種發展模式最重要的特征。 陳清泰說,按照一般規律,資源需求增加,資源價格上升,各市場主體要么提高資源效率,要么尋找替代資源,要么放棄資源消耗量大的產業或生產方式,使過量的資源需求受到抑制。同樣,有效的環境監管迫使企業環境成本內部化,越來越高的環境成本迫使企業要么投資治理污染,要么采用新工藝實現清潔生產,要么退出高污染行業,使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伴隨這一過程,就是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然而在目前礦產資源價格、能源價格、要素價格被人為扭曲的情況下,企業可以使用廉價的能源發展生產,利潤照樣可以大幅度提升,日子過得很好。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地方還是企業,誰也不會平白無故地轉變增長方式,誰也不愿冒險技術創新!标惽逄└袊@。 “實現節能減排目標要用經濟杠桿”陳清泰說,“一方面,政府政策應有硬約束,真正做到誰污染、誰治理、誰付費;另一方面,比如能源稀缺,價格就上升,迫使那些高能耗、高消耗的企業日子過不下去,要么倒閉,要么想辦法通過技術進步來降低消耗,要么就干脆轉移不做高消耗的產業! 陳清泰舉例說,上世紀70年代世界石油危機時,對于能源對外依存度超過90%的日本企業開始潛心開發節能技術,不僅在生產過程節能降耗方面取得了大的突破,而且使以汽車為代表的節能產品一舉成為世界搶手貨。日本企業反而成為石油危機的一個贏家,這是很值得思考的。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趙希正說,目前節能減排的機制還未真正建立起來,如節能減排目標的確定,責任的分解以及監督等方面,大多仍然采用行政管理手段,存在著法規不配套、不協調,甚至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多年來存在的無序電力建設問題,只能說是“違規”,很難說是“違法”。這種以政代法的做法不利于長期、穩定、科學、低管理成本的節能減排。因此應該將現行的節能減排理念、指標、要求、機制等通過法制手段加以確定,并充分注意相關法律法規間,法規要求與行政要求的協調性、一致性。 產業優化升級 關鍵還在自主創新 很多政協委員認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一些傳統產業結構矛盾突出,產業集中度不高,要提高行業水平,具備國際競爭力,使產業發展不受制于人,就必須要有技術優勢,掌握一批核心技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認為,要完成國家確定的“十一五”降耗減排目標,一是注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二是加快企業技術創新。從紡織行業看,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提高就業者的素質。 “目前,在紡織行業2000萬產業大軍中,70%以上是農民工。如何讓這些洗腳上田的農民成為合格、優秀的產業工人,提升這些勞動者的素質,繼而提高整個產業的發展水平,實現和諧發展,不是簡單靠一個號召就能解決的,需要管理水平的提高、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宏觀環境不斷改善來保證。”杜鈺洲說,“作為傳統產業,紡織行業當前正在靠技術進步來實現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等目標。如我們正在搞的一項最新印染技術,可以大量減少印染過程中的生產用水,甚至不需要用水。因此我認為依靠科技進步,一定能夠實現行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說,經過幾十年發展,目前山西已成為全國僅有的集科研、設計、建設、生產為一體的煤化工產業基地,為煤炭產業提升發展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力發展煤炭深加工,符合山西科學發展的要求,也是山西煤炭產業實現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 發展現代服務業產業 很多政協委員認為,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旅游局原副局長孫鋼說,加快發展服務業是解決“經濟結構矛盾突出”、“一二三產業比例不合理”等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的一個戰略舉措。目前我國的第三產業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低,只有40%左右,遠遠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是我國經濟結構矛盾的一個突出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沈國舫院士說,近年來,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也達到8%,它的制造業不如中國,但信息服務業非常發達。因此印度在經濟快速增長時造成的環境污染相對較小,能源消耗也相對較低,這是值得借鑒的。 一些政協委員也注意到,雖然去年我國節能減排總量上未能達標,但是應該看到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單位GDP能耗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這也是最近3年來的首次下降;而全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幅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 “這些都是非常好的轉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對“十一五”期間我國需要節能降耗的約束性指標充滿信心地說:“預計從2008年開始,我們就可以逐漸達到總量控制的目標!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