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考驗政府“執行力” |
來源:不詳 時間:2007/4/25 8:44:50 用手機瀏覽 |
本報記者袁夏良陸正明徐維欣劉棟 ——“十一五”規劃提出了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并作為約束性指標。 ——一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2006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前三年分別上升4.9%、5.5%、0.2%,轉為下降1.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幅減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由上年分別增長5.6%和13.1%,減為增長1.2%和1.8%。但是,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的目標。 ——“十一五”規劃提出這兩個約束性指標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情,不能改變,必須堅定不移地去實現,國務院以后每年都要向全國人大報告節能減排的進展情況,并在“十一五”期末報告五年這兩個指標的總體完成情況。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節能降耗需要全民覺醒——訪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黃鳴 因為深感能源珍貴,18年前,他毅然從石油專業轉向,致力于太陽能的研究,為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奔走呼吁。2003年,他提出的議案促成了《可再生能源法》的立法頒布。黃鳴,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這位立志畢生精力投身于節約型和諧社會建設的人大代表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坦言,如果全國人民都能意識到節能的重要性,完成中國能耗降低的目標“完全不在話下”。 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這樣一句:“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的目標! 對于沒能完成能耗降低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目標,黃鳴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主要是沒有形成全民共識! 企業老板眼光不遠 我國能源消耗嚴重有其歷史原因:改革開放后,引進了大量的生產設備和生產線,但是鑒于當時經濟能力,所購買的設備往往是報價相對最低的!斑@些設備之所以便宜,就是把環保投資降到了最低。” 這些設備現在已經用了20多年,但是很多老板沒有更換!斑@些老板過于注重短期利益,眼光不遠,其實能源本身就是利潤,現在多投入資金進行能源節約,以后肯定會獲益更多!秉S鳴坦言,皇明太陽能集團已經依靠降耗每年多增加幾千萬的利潤!斑@個甜頭真的太大啦! 建筑設計理念落后 在占全社會總能耗三分之一的建筑行業中,能源的浪費也非常嚴重。工業生產當中的許多節能降耗工作,企業主、地方政府、建筑業主都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 黃鳴特意提到,現在有很多全透明建筑都是“玻璃盒”。法國盧浮宮前的三角玻璃盒被稱為經典,但從節能角度講是垃圾建筑。全透明建筑因為有幾千、幾萬平方米的直射采光面,夏天的時候1平方米的面積相當于半個電爐子,2萬平方米就相當于1萬個1500W的電爐子,如果夏天有10000個電爐子在室內就需要用10000個家用空調來抵消,能源的損耗有多大呀! 這是建筑外形上的浪費,而在室內,可怕的浪費依然存在——即過度使用空調或暖氣。現在這種方式在我們整個社會當中比比皆是,尤其是我們剛剛小康,剛剛富起來,窮怕了,如果誰節省著一點就成了窮摳的代名詞。 “這就需要媒體的報道宣傳,我甚至有想法,像《百家講壇》這樣的節目也應該從文化角度宣講節能降耗,既是責任也是一種創新。這種節能降耗的教育,不僅僅是針對老百姓,更為重要的是對于掌握著社會資源、社會發展方向、經營大權,掌握著建筑選擇權的部門和領導,他們不僅要學習,還必須強制性地接受教育。”黃鳴對節能的“全民普及”急切心情溢于言表。 《可再生能源法》細則有待完善 談到節能,話題自然而然又引向了2003年由黃鳴一手推動制定的《可再生能源法》!犊稍偕茉捶ā酚2005年2月28日頒布,并于2006年1月1日實施,不過對于這部法律,黃鳴卻表示,目前效果并不大,很多細則仍然有待完善。 其實細觀《可再生能源法》內容,它對普及可再生能源過程中如何清除障礙沒有明確的規定;對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體,包括建筑設計單位、政策規劃單位尤其是生產企業、研究單位等,“如何給他們強有力的政策支持、獎勵和保障等,都沒有規定!秉S鳴認為,政府在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扶持和有效激勵方面還顯得“力不從心”,在對該法的宣傳普及上更是做得不夠,很多人對此所知甚少!翱稍偕茉粗挥写笠幠、全面地使用才能完成我們所說的‘替代’! 為了能夠推動可再生能源的普及,此次“兩會”,黃鳴帶來了20項建議,其中包括《關于加快出臺的建議》。 中國降耗潛力巨大 雖然看似困難重重,征途遙遠,但是黃鳴卻出人意料地表示:“我對中國降耗的目標和成果持非常樂觀的態度。正是因為中國現在在能源節約方面處于很低的水平,所以這也恰恰說明其潛力巨大,只要有一天真能全民都有了節能意識,我相信實現能耗降低4%的目標不是難事! “我們政府能把沒有完成的東西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一方面說明了政府的開放,更重要的是說明了政府下定決心要把節約能源這件實事做好,作為企業代表,我感到非常歡欣鼓舞! 。ū緢蟊本3月5日專電) 代表委員熱議環保 全國人大代表李名岷: 國有企業在節能、環保、發展循環經濟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不容推卸的責任。企業既要重視當前發展,更要注重長遠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鋼鐵作為資源密集型產業,節能減排工作顯得更為重要,國有大型鋼鐵企業理應認真履行社會責任,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全國人大代表鄭惠強: 環境被污染和破壞,侵害的是社會公眾的利益。環境是公共物品,任何公民都是環境的享有者和保護者。國家應修改《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環境訴訟的主體應當逐步擴大范圍,從直接受害者擴大到環境行政管理部門、國家檢察機關、具有專業資質的環保組織以及社會一般公眾。此外,應設立獎勵基金以激勵更多的公民挺身維護社會公益。 全國政協委員陳守義: 環境違法成本低廉,是我國環境保護中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排污企業寧可接受處罰,也不使用閑置的環保設備,因此加大排污處罰力度刻不容緩。解決環境問題,要緊的是加快體制改革與法律修訂,讓環境保護成為一種“國家意志”。 ■相關鏈接 中國降耗減排大事記 降耗: 2004年,國務院通過《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04-2020年)》(草案),把降低能源消耗放在首要位置,同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我國第一部《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 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可再生能源法》,這部法律是新中國歷史上立法進程最快的一部法律。 2006年,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又將降低能源消耗20%列為約束性指標。 減排: 2003年9月,《環境影響評價法》正式實施。 2004年9月,國家環?偩终匍_首次環境行政許可立法聽證會,北京、上海等不少地方環境立法網上征求公眾意見。 2005年1月18日,國家環?偩止_叫停30個違法建設項目,總投資額達1179.4億元,掀起首輪“環保風暴”。 2005年底,中石油吉化公司雙苯廠爆炸,釀成了建國以來罕見的公共危機事件。為此,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請辭局長職務,得到國務院批準,成為此次事件中遭受問責的“第一人”。 2006年,國家環保總局經過嚴格審查,對受理的163件環評報告書(表)做出不予批準或緩批的決定,是2005年45件的3.6倍,投資額達7746億元。 2007年1月,國家環保總局通報82個違規建設項目,總投資達1123億元,并首次啟動了“區域限批”措施,對4個行政區域、4個電力集團的建設項目實行停批、限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