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23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將“合同能源管理”確定為節能領域重點推廣模式。這預示著中國節能服務產業化步伐加速
“2006年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含非EMCA會員單位)突破80億元大關,達到82.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4.5%,綜合節能投資(含EPC投資)達到6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6.9%。我國節能服務產業規模增長強勁、前景樂觀。”1月24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節能服務產業年會暨產業發展綜合論壇”上,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常務副主任諶樹忠向與會的200多家會員描述了這樣一個藍圖。從整個年會中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節能服務產業正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一些現實的和觀念上的障礙也在制約著這個產業進一步的發展。
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一種基于市場的、全新的節能項目投資機制“合同能源管理”(EPC)在市場經濟國家中逐步發展起來;贓PC這種節能項目投資新機制運作的專業化的“節能服務公司”(在國外簡稱ESCO,在國內簡稱EMCo)的發展也十分迅速。這一全新的市場化節能機制在10年前由世界銀行與中國政府實施的WB/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引入中國,并于1997年開始在北京、遼寧、山東成立3家節能服務公司開始進行示范性推廣。
經過10年發展,EMCo在中國已經發展成為新興的節能服務產業。諶樹忠介紹說,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北京、遼寧、山東3家示范公司(EMCo)和新興的節能服務公司(EMCo)共計實施EPC項目1426個,EPC投資42.6億元,形成年節能280萬噸標準煤,形成CO2年減排181萬噸碳,同時拉動市場投資84.05億元。而作為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中國節能促進項目的執行機構之一的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至2006年底已經擁有會員212家。
諶樹忠告訴記者,目前有影響力的節能服務公司大多活躍在建筑領域,如貴州匯通華城、杭州華電能源等,在工業領域也涌現出了一批頗具競爭力的節能服務公司如北京神霧、東營勝動等。此外,在交通領域和其他相關服務領域,節能服務公司也取得了良好的進展。
在這次節能服務產業的首屆年會上,包括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內的官員專家都認為,“合同能源管理”這一市場化節能模式正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繼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首次將能源消耗降低20%列為約束性指標后,去年8月23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將“合同能源管理”確定為節能領域重點推廣模式。這預示著中國節能服務產業化步伐即將加速。
據專家估算,今后幾年內我國可實施的節能潛力市場有4500億元,其中至少3000億元市場具備可操作性。相比這個數字,去年80億元的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就只是剛剛起步。諶樹忠在報告中指出,制約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除了融資困難、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外,客戶意識及市場誠信等障礙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而現場的一位從事煤炭綜合利用的專家也告訴記者,目前EMCo多數是中小型民營高科技企業,它們不是憑借自身專利技術起家,就是在代理國外品牌的過程中逐步擁有了一定的自主創新技術以及市場規模。它們資本少、起點低,在技術創新、法律法規、稅收政策、行業管理等方面都缺乏國家層面上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助。更重要的是,我國高耗能企業大多是原來的大中型國有企業,由于管理體制的不同,與這些節能服務公司存在較大的溝通障礙!肮澞苁袌鲭m大,節能服務公司要想賺取較大的市場份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边@位專家最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