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業是我國用能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 交通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的基礎產業。伴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種運輸方式承擔的客貨運輸量大幅增長。2000年我國旅客周轉量12,261億人公里,2005年增至17,457億人公里,年均增速7.3%。與客運相比,貨物運輸發展勢頭更為迅猛,2005年貨物運輸量達到80,257億噸公里,5年間平均年增速12.6%。 交通行業是資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行業,隨著我國客貨運輸量的增長,交通運輸業能源消耗的規模逐年上升,成為我國用能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據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交通運輸郵政業共消費能源10,067萬噸標準煤,占全社會能源消耗量的7.5%。“十五”期間,我國交通運輸郵電業的能源消費量年均增長率超過10%,且仍呈快速增長趨勢。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我國的統計體系中,交通運輸業僅包括對從事社會運營的交通運輸企業的統計,相應的能源消費統計量也只包括其運輸工具的燃料消費,一些非交通行業的道路或水運交通工具以及大量的社會非運營交通工具的燃油消耗沒有納入交通行業的能源消耗統計中。以國際通用口徑估計,目前我國交通行業能源消費量約占全國總用能量的10%,其中用能以油氣為主,幾乎全部汽油、60%的柴油和2/3的煤油被各類交通工具所消耗。而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對外依存度已近40%。嚴峻的能源形勢要求高度重視交通節能降耗,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十一五”節能目標。 交通節能任重而道遠 隨著我國交通工具結構的調整和交通技術進步,過去5年間各種運輸方式的能源效率水平都取得了不小的提高。鐵路部門通過淘汰蒸汽機車,取而代之電力機車和蒸汽機車,使整個系統的用能效率得以提高,2005年國鐵運輸綜合能耗為8.85噸標煤/百萬換算噸公里,比2000年的10.41噸標煤/百萬換算噸公里下降15%。隨著汽車工業引進先進技術,汽車燃料的經濟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民航飛機的大型化不僅降低了運輸成本,同時也提高了運輸能耗效率,飛機每萬人公里油耗水平由1990年的375千克下降至2004年的255.8千克。水運部門營業性運輸船舶綜合單耗則下降了33%。 但是,社會發展引致的交通需求增長使得我國交通節能形勢不容樂觀。據發達國家經驗,交通運輸業用能占全社會能耗的比重一般在1/4到1/3之間,目前我國的交通能耗僅占10%,遠低于歐美等國家。預計我國未來交通綜合能源強度(標準煤/百噸公里)可能緩慢上升,交通能耗的比重必然增加,交通節能面臨著艱巨挑戰。 挑戰一:私人汽車等個性化出行方式能耗水平比較高,其數量快速增長成為交通節能的巨大壓力。從完成單位運輸量的油品消耗看,公路運輸是鐵路運輸的20倍~30倍。在我國東部沿海的大城市,汽車已經逐步走進家庭。2000年我國私人汽車僅為625萬輛,2005年就增至1852萬輛,短短5年新增了1200多萬輛,其中,2005年一年增加了370萬輛。預計到2020年我國私人汽車的數量將增至近1億輛。汽車是石油消費增長的最主要因素,隨著我國開始進入汽車社會,道路運輸業對石油消費將大大增加。 挑戰二:社會時間價值的提升和人們對高效快捷出行的偏好使得民航運輸量激增。2000年民航旅客周轉量971億人公里,到2005年增至2045億人公里。與此同時飛機數量增長也非常迅速,2005年我國擁有民用飛機1246架,其中大中型飛機785架,分別比2000年增加了418和323架。2000年至2004年期間,民航飛機煤油消耗從118.6萬噸增長到788.8萬噸,年均增幅為12.4%,是各種運輸方式中能源消費增長最快的。預計“十一五”民航運輸量仍然保持兩位數字的增長速度。 挑戰三:鐵路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也面臨著較大壓力。過去二三十年中國鐵路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優化牽引機車和線路改造。到2005年鐵路蒸汽機車全部淘汰,退出鐵路營運市場,目前形成了以內燃機車為主的機車車輛結構。雖然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在未來鐵路繼續發展大力推進電氣化進程,由目前的30%提高到50%。但是一方面蒸汽機車的最終出局使得該方面的潛力枯竭;另一方面,今后客貨運輸條件的改善,客運速度的提高,乘車環境的改善;貨運重載和集裝箱運輸比重的增加,這些都將是能源消耗增加的因素。據此預測鐵路運輸綜合能耗和機車單位能耗下降的潛力不可能很大。 加大措施推進交通節能 修改《節能法》,加強交通節能的法制建設,同時建立和完善交通節能管理體制。交通行業的能源管理應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1998年起施行至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對于指導國民經濟的節能工作與實踐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但是,對于交通運輸業而言,許多條文比較籠統和原則,對交通運輸節能工作缺少具體規定甚至沒有涉及。一些條文只是針對交通工具制造業,而忽視了交通運輸部門在交通節能中的責任和作用。作為節能工作的重要領域,《節能法》修改要加強對交通運輸行業的要求。同時各交通主管部門要建立一個體系完整的交通節能行政管理體系,健全交通能耗數據統計指標體系和監測體系,將能源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和相關人員,用以指導行業節能工作發展方向。建立起一整套交通節能激勵機制。 大力推進鐵路、水運和管道運輸方式的發展,優化綜合交通體系結構。近幾年鐵路交通的發展滯后不僅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也是綜合交通體系節能工作的障礙。由于鐵路能力短缺,“三西”地區每年大約有8000萬噸的煤炭通過公路運輸,這種以高耗能運輸方式彌補鐵路運力不足的怪象是對寶貴油氣資源的極大浪費。鐵路、水運和管道運輸的能源消耗水平僅為道路運輸和民航運輸的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國家要鼓勵和促進資源節約型的運輸方式加快發展。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效率。確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優先地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發展步伐。要通過科學規劃和建設,提高線網密度和站點覆蓋率,優化運營結構。要加強城市交通換乘樞紐建設,提高運輸效率。通過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提高居民公共出行利用率,抑制私人機動交通工具對城市交通資源的過度使用,形成干支協調、結構合理、高效快捷并與城市規模、人口和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公共交通系統。 大力推進交通節能技術進步,積極應用高新節能運輸工具。各種道路交通工具是交通能耗的主體,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公路運輸行業的能源利用效率偏低,機動車百公里平均油耗比歐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國高10%,主要原因包括受技術、人員技能、能源價格和運輸組織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國公路運輸行業尚存在較大的技術節能空間。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引導交通行業內部采用節能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加速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促使其改造落后的技術,強制淘汰高耗低效運輸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