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賣“廢氣”,一家企業每年可從國外換回上千萬元的收入。這將是清潔發展機制(簡稱CDM)項目帶給四川企業的大甜頭。記者昨日從有關部門獲悉,中英CDM研討及項目洽談會將在成都舉行,明日,由14家英國企業和機構組成的、有史以來入川求購廢氣的最大采購團將蒞臨成都,與四川企業面對面洽談“廢氣”大單。屆時,將有超過40家川企與他們面對面洽談合作事宜。
·名詞解釋·
針對世界范圍內減少溫室氣體、具有法律效力的國際條約《京都議定書》建立了一種靈活的“清潔發展機制”,簡稱CDM,允許發達國家通過資金和技術支持,在發展中國家進行溫室氣體減排項目的投資,來換取或購買溫室氣體排放權,以此履行減排義務。通過CDM機制,發達國家降低了減排成本,發展中國家獲得了生產工藝改造的資金和技術,最終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減排的目的。這是一種雙方共贏的合作機制。
減排壓力大 英采購團采購“廢氣”
據悉,明日來蓉求購廢氣排放指標的龐大采購團,由英國政府負責推廣CDM項目的部門——英國氣候變化項目辦公室(CCPO)組織14家英國企業和專業機構構成,參加的英國公司包括項目開發商、投資基金、專業經紀人和氣候變化服務提供商,他們將就CDM項目為川企面對面提供咨詢服務,并進行合作洽談。采購團的目標合作方不只鎖定高耗能工業企業,還擴展到林業部門和水利部門。這將是有志于CDM項目的川企前所未有的好機會。
為何發達國家要花巨資買“廢氣”呢?昨日,四川省清潔發展機制(簡稱CDM)中心副主任孫高峰解釋,其原因在于,發達國家的減排壓力大,《京都議定書》規定,從2008年到2012年,發達國家6種溫室氣體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5.2%,其中歐盟國家減少8%,如果超標排放要處以重罰;而對發展中國家暫時沒有減排要求。
川威集團 靠技改賣“廢氣”賺大錢
“川威集團有望每年將減排下來的14.7萬噸廢氣排放指標賣給荷蘭國際能源系統集團,通過賣‘廢氣’換來每年約1200萬元的收入!弊蛉眨ㄍ瘓F技術中心科技處趙斌向記者證實,目前,川威集團與荷蘭國際能源系統集團簽署了《二氧化碳減排量銷售協議》,并正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協調組織官方網站進行第二輪公示,如果再順利通過第三方核查機構的審查,川威每年可獲1200多萬元的收益。川威也將因此成為四川第一個受益于節能改造項目、出售二氧化碳減排指標的企業。
300億大蛋糕 待川企分食
孫主任告訴記者,CDM項目運作被人看作是“賣廢氣換錢”的項目,減排一噸二氧化碳能換得約8美元。根據權威部門的預測,全國CDM項目蘊藏著近200億美元的商機,其中四川市場在40億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幣超過300億元)。不過,截至10月8日,經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的125個CDM項目中僅有7個四川項目,這些四川項目能賣的減排指標所涉及資金也不超過10億元人民幣。因此,四川CDM項目潛在的商機無限。
“通過賣‘廢氣’,四川企業不僅可以從發達國家拿到不菲的回報,而且還能從廢氣利用中獲得收益!睂O主任介紹,CDM項目對川企來說是一舉多得的好項目。以川威為例,該公司建電廠共投入2億元,出售二氧化碳排放權期限為6年,一共能收回7200萬元。電廠每年發電2億度,利用技改項目回收的廢氣發電,一年也可給公司節省電費近億元。
同時,他也表示對川企而言,“除了缺技術外更缺人才!”CDM項目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和要求,需要很多的中介機構和專家參與,這是目前制約CDM項目在四川發展的瓶頸。記者獲悉,省科技廳不久前已成立了CDM項目中心,專門為企業服務,進行CDM項目的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