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研究報告】上文實際上引出一個問題:當前“高增長、低通脹”能持續多久只是個短期問題,即便是持續了,會不會沖擊到“十一五規劃”的根本理念和戰略目的?簡單的說,當前形勢下,GDP慣性的高增長意味著資源高消耗,“效率優先”將繼續過多侵占“公平”所應有的資源配置,這勢必沖擊到“十一五”的公平理念和資源型、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建設”目標。
實際上,中央高層已經在“十一五”人均GDP規劃目標上,為社會公平和節能降耗目標的實現,預留了空間。但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超出想象,并伴隨著農民收入的減速,顯然有違中央初衷。
除了收入,我們再來看能耗。上半年在能耗控制方面,有了一些進步。一季度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需要發電量增長1.09個百分點,而過去幾年一直為1.2個百分點至1.5個百分點。但整體形勢不容樂觀。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測算,如果今年經濟增長率為9%,要實現節能降耗4%目標,給能源消費總量增長只留下5%的空間。而從上半年情況看,能源消費總量增長超過經濟增長,同時,按現有投資和經濟發展勢頭,節能降耗目標的實現,相當困難。
尤為注意的是,當前工業能耗占全社會能耗的70%以上,工業拉動GDP的動力很大,而部分資源型產品仍然沒有實現市場化價值體現,在社會生活消耗上更是受到政府價格保護,社會微觀層面缺乏節能意識,如何形成真正動力去推動節能降耗,已經成為關鍵。
調控產能也同樣不容樂觀。根據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資料分析,在發改委此前框定的12個產能過剩行業中,只有水泥、煉焦等少數行業投資出現回落,其他多數行業投資沖動依然強烈。
新華網數據顯示,鋼鐵行業今年前5個月投資從去年同期的7.8%回升到13.7%,有色金屬行業從24.7%回升到34%。1至5月,銅冶煉、煤炭、紡織、汽車行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78%、64%、45%和39%,遠遠高于城鎮投資總體增速。從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看,銅冶煉同比增長102%,比上年同期加快99個百分點;而從新開工項目看,則比去年同期增長50%以上。
必須指出的是,發改委已經注意到前期過剩產業在高增長催化下“借尸還魂”,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已經將5月份水泥產量激增、鋼價上漲,和投資加速結合起來,相信未來會有針對這些過剩產能的產業調控政策出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