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柴油車有了越來越多的聲援者:專家的呼吁、企業的力捧、國家的政策鼓勵,有人據此認為我國即將進入柴油車的黃金時代,但事實上,柴油車在中國還遭受著多方的限制與質疑,柴油車的推廣注定將是一條荊棘之路。
柴油車蒙受不白之冤
環保壓力、柴油緊缺、技術落后、油品質量、改造成本……借此理由,一些地方政府對柴油車采取了“一刀切”的限制政策。
柴油車真的存在許多缺點與問題嗎?
先說說環保部門的反對理由。他們認為,柴油轎車在啟動和怠速時,顆粒排放物高于汽油機,而顆粒物的超標排放正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大敵。有數據表明,由于油耗節省,事實上,柴油機在其整個使用壽命期間的總體廢氣排放量比汽油機少了45%左右。
再說說油品質量。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目前中國煉油企業使用的煉油催化劑和工藝設備并不比國外落后,有些關鍵技術還是世界領先水平,技術方面沒有問題。中石化內部人士也曾向媒體透露,中石油、中石化完全有能力生產出和歐洲一樣標準的柴油。
柴油緊缺也是個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陳淮曾表示,柴油發動機還可以燒生物柴油,在中國,生物柴油已研制成功并投入小量生產。作為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生物柴油排放物為零,是優質的石油柴油代用品。
事實勝于雄辯,該到為柴油車正名的時候了。
比新能源轎車更實用
近年來,汽車新能源技術發展迅猛,燃料電池、混合動力、電動車等新概念轎車不斷冒出來,但這些新技術轎車正式走進市場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柴油車比這些新能源轎車在當前形勢下更為實用。
目前不少汽車廠商已看到柴油轎車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除了老牌柴油轎車捷達外,寶來、奧迪、瑞風等品牌都推出了柴油轎車。隨著我國先進柴油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并制定一些適當的鼓勵性措施,今后幾年柴油車肯定在中國市場上會越跑越遠。
觀念之困與體制之變
既然限制柴油車的種種理由都不能成立,而柴油車具有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國一些城市仍對柴油車采取政策上的歧視,造成柴油車的發展舉步維艱呢?
中國環境工作者秘書長楊明森曾經對記者表示:“一些地區對柴油車存在政策上的歧視,限制柴油車上牌,其實是一種觀念上的誤區!彼J為,隨著柴油車和車用柴油機技術的發展,不僅不應采取歧視性政策,還要通過國家優惠的稅收等經濟政策,鼓勵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柴油車和車用柴油發動機產品的生產和使用。
還有專家認為,歧視柴油車的觀念背后,是經濟運行體制的弊端,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使一個部門往往可以輕易的左右全局,而又缺少相應的制約機制。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告訴記者,對于環保部門來說,完成各項環保指標就是最大的利益,限制柴油車,歸根結底就是要使北京的天更藍、水更綠。他表示,在創建節約型社會的大背景下,地方環保部門要盡快拋開只顧藍天不管能耗的條框分割思想,從整個社會的綜合效率效益出發,解除對柴油車“一刀切”的限制政策。
面對柴油車的嚴峻現實,有關專家禁不住呼吁道:盡快召開有關柴油轎車的聽證會,請各方專家、學者以及政府部門與普通市民共同就柴油車問題進行討論,以一種民主、透明、公開的方式為柴油車的發展尋找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