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據中國石化新聞辦消息,中國石化首個鄉村振興茶光互補項目在安徽岳西全面建成。該項目以“光伏+茶園”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在800畝茶園架設光伏板,裝機容量19.8兆瓦,每年可生產綠電超3000萬千瓦時,節約標煤約0.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萬噸,并有效提升茶葉品質,通過打造“新能源+農業”項目模式助力當地經濟發展,探索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鄉村振興新業態,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
茶光互補模式是一種創新的農業與能源結合模式,顧名思義,即在茶園中架設光伏板,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種茶”,實現了一地兩用、陽光共享,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節約土地成本,并且為茶樹創造更加適宜的生長環境,促進茶氨酸的合成,提升茶葉的產量和質量。
打造中國石化助力鄉村振興的示范項目。安徽省岳西縣位于大別山腹地,是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和中國石化鄉村振興定點幫扶縣,也是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該項目由中國石化新星公司負責實施,采用“集控管理+少人值守”管理模式,依托無人機自動巡航、熱成像、AI等技術,實現巡檢場景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有效解決了光伏陣列點多面廣狀況下人工巡檢工作量大、存在視覺盲區等難題,大幅提高運維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項目將帶動當地就業、提升老百姓收入、增加地方財政稅收,實現“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項目所在的岳西縣琥珀村村民胡萬林告訴記者:“茶園安裝光伏后,春茶的采摘期提前了10天左右,茶葉產量和品質都有提高,茶農除了每年固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外,一畝地還能夠增收將近600元。”
自1990年以來,中國石化就承擔了岳西縣的定點幫扶工作,從2002年開始,中國石化總部定點幫扶岳西縣,先后派出16批19名掛職干部,從產業、教育、消費等方面給予幫扶,打造的“岳西翠蘭”品牌價值超30億元,為岳西縣在安徽省率先脫貧摘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石化岳西幫扶案例在第16屆中國品牌節年會上被評為“中國品牌助力鄉村振興優秀案例”,“一縣一鏈”茶產業鏈幫扶項目榮獲中央企業助力鄉村振興優秀案例,岳西縣成功入選“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多年來,中國石化積極助力鄉村振興,逐步探索建立“以教育帶發展、以消費帶產業、以產業帶振興”的具有石化特色的幫扶模式,成功打響東鄉藜之香、澤庫雅科、酉陽800等標志性品牌;扎實推進“春蕾加油站”“石化助力老校長下鄉”“院士進課堂”“石化伴學”“ 一縣一鏈”等活動,建成“春蕾加油站”37所,惠及女童3.1萬名,得到各方認可和好評。消費幫扶連續第三年榮獲全國消費幫扶典型案例,鄉村振興實踐案例連續第四年入選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可持續發展最佳實踐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