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行業要聞 >> 正文
2025年,零碳園區讓光伏卡住“碳中和”C位
來源:能環寶資訊 時間:2025/2/24 8:56:21 用手機瀏覽

2024年光伏產業的偏愛是誰?沒錯,分布式光伏!工商業屋頂電站、陽光房、光伏建筑一體化……光伏發電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入廠房、商廈、政企以及尋常百姓家。

轉眼間,2025年已至,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國家在光伏發展方面會有哪些大動作?答案或許就藏在“零碳園區”這四個字里

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列出了2025年的九大“必做清單”。其中,在綠色轉型方面,“建立一批零碳園區”的首次提出,讓人眼前一亮。

1

“零碳園區”到底是什么?

我們先來搞清楚這個概念。雖然“零碳園區”聽起來并不陌生,但我們查詢各種百科文庫,卻沒有一個官方定義。相對權威的解釋,是在經濟日報的一篇稿件中,這樣寫道:“零碳園區是指在其建設、運營或發展過程中,將碳排放降至最低水平或完全消除碳排放的產業園區!

“零碳園區”的核心在于“零碳”。據百度詞條解釋,零碳不是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過計算溫室氣體排放,設計方案抵減碳足跡、減少碳排放,直至達到碳的相對零排放。

所以“零碳”可以等同理解為“碳中和”,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它意味著在園區運營的全生命周期內,通過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節能減排技術、碳匯項目、碳交易活動等方式,實現碳排放和碳抵消的平衡。

2

園區碳排放三大“元兇”

誰才是“碳大王”?

要實現園區的“零碳”目標,首先要搞清楚碳排放都來自哪里。一般來說,園區的碳排放可以分為三大范圍:

范圍一園區直接排放。是指在園區范圍內,直接控制的資產,比如鍋爐、發電機組等設施、設備,以及燃油車、工程機械等交通工具,因能源使用或生產活動直接產生并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些都是妥妥的“碳大王”!

范圍二外部間接排放。比如從電網購買的火電,從市政購買的集中供暖等,這些雖然不在園區內產生,但也要算在園區的“碳賬”上。

范圍三其他排放。比如供應鏈上下游的碳排放、員工通勤、辦公耗材等,這些看似不起眼,但積少成多,也是不容忽視的“碳”來源。

3

光伏+零碳園區,

下一個千億級產業風口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產業園區數量超過8.7萬個,其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三成以上。這其中,生產活動和電力使用是碳排放的“重災區”。而這,正是光伏發電大顯身手的主戰場!

要實現“零碳”目標,生產脫碳化和電力綠色化是關鍵。具體怎么干?我們需要一套“組合拳”。

第一步,讓光伏成為園區的“毛細血管”。

顯然,這意味著想要實現電力綠色化,光伏必須滲透到園區的每個角落。

在工商業廠房、停車場頂棚、雨棚,統統鋪滿光伏板,變身一個個綠色發電站,編織成龐大的園區網絡。日常生產活動所需的電力,完全可以通過自發自用的方式滿足。對于用能需求大的園區,還可以采取綠電、綠證交易,通過購買外部綠電,控制范圍二的碳排放,實現園區的100%綠電使用。像是蘋果公司全球園區Apple Park,就是在屋頂裝了17兆瓦的光伏板,實現100%的清潔能源供電。

(APPLE PARK實景圖)

在上述基礎上,新建園區還可以根據具體使用情況考慮光伏幕墻的應用,通過發電玻璃使每棟樓成為一個垂直電站。對于一些特殊產業園區,“光伏+”的模式最為普遍的,且目前技術成熟,回報周期短。

第二步,“智慧大腦”才是真正殺手锏。

2022年,全國信標委智慧城市標準工作組曾編寫過一本《零碳智慧園區白皮書(2022)》,里面提到:零碳園區建立在數字化全面賦能的智慧園區基礎之上,數字化手段貫穿零碳園區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數字化、智能化成為零碳園區的基本特征,因此零碳園區一定是智慧園區

隨著近兩年數字化應用在各行各業的下沉,很多領域已經嘗到了數字化的甜頭,零碳園區的核心也一定不是單純的硬件堆砌,而是用數字化實現的“精打細算”。

比如在每個車間、每臺設備上都裝上傳感器,通過智慧園區的數字系統實現碳監測;又比如類似NiOS™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這種針對新能源電站而開發的電站運維數字平臺,除了提供最基礎的發電量實時監測,還可以通過AI預測用電,結合氣象站、生產計劃、電價波動,預判未來數天的用電需求,自動調度光伏發電和儲能系統,實現電力的優化配置,提升綠電的經濟屬性。園區的每個角落都可以安上“碳神經”,向“智慧大腦”發射引號,統籌記錄園區的碳數值。

第三步,讓綠電24小時不斷供。

在未來,光伏+儲能會是零碳園區不可或缺的捆綁搭檔,因為光伏看天吃飯,而儲能則可以有效解決這種間歇性焦慮。有關數據顯示,到2030年,“光伏+儲能”一體化市場將達到490.8GWh,將成為零碳園區的“標配”。

市占率最高的短時儲能可以“快充快放”,應對午間光伏發電高峰和夜間用電缺口的互補;未來趨勢的長時儲能在保障長周期的供求平衡之外,可以將剩下的光伏電再進行其他形式的能源轉化,比如氫能,用作冬季供暖、重卡燃料等等。新能源汽車現在也可以通過V2G技術實現“移動充電寶”功能——用電低谷時充電、高峰時反向送電。這些都將給動態平衡真正賦予意義。

第四步,讓零碳園區變成超級能源中心。

當園區具備上述的條件時,可以整合成為一個區域性的智能微電網,實現電力的本地消納。這樣一來,有效解決了國家目前對分布式光伏的最大限制因素——也就是減少對主網的依賴,緩解配電網容量壓力。

在這樣的微電網中,光伏發電以及其他綠色電力遠超自身需求時,還可以直供周邊社區、反向售賣給電網,甚至可以成為虛擬電廠的組成部分,通過市場化交易提升園區經濟效益。

所以,又回到那個問題:2025年,光伏的大動作會是什么?相信誰先搶占到零碳園區的生態位,誰就能在碳中和時代卡住C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南方電網云南大理供電局:用綠色電能保護青山綠水 以優
國家“十四五”重大工程: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東段
8部門印發行動方案 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護航開學季 用心點亮校園每一盞燈
全國充電基礎設施超1300萬臺
“零碳校園”研究院一屆四次理事會暨精藝股份數字化與
40多家企業院所搶抓“零碳機遇”
從“磷鋰鋼城”到零碳標桿!云南安寧蹚出老工業基地綠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