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錯配、并網難、消納難等多矛盾顯現的背景下,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正面臨成長的煩惱。新的一年,新能源產業將走向何方,針對這一提問,31省市區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或將給出答案。
綜合各省市區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穩妥有序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仍是各地政府2025年的工作重點之一。
同時,在部署2024年工作任務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也對清潔能源、新能源工作方面進行了安排,光伏、風電、抽水蓄能、新型儲能仍在優先重點發展之列。
展開來說,光伏還是寫入了遼寧、河北、山西、新疆、寧夏、福建、廣東、四川、貴州和陜西等10省區的202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
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扶持新能源,有序開發風、光等清潔能源;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太陽能光伏等重點產業建設;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增風電光伏并網裝機1300萬千瓦以上;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風電光伏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光伏組件等裝備制造業;新疆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寧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現新增風電光伏裝機2060萬千瓦;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廣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增電源裝機3000萬千瓦,積極發展分布式光伏;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三江”水電基地風電光伏開發;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
同時,內蒙古、河北、寧夏、廣東、浙江、安徽、山東、云南、甘肅和青海等10省區明確提出風電、光伏、新能源新增裝機或總裝機目標。
其中,內蒙古自治區力爭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4000萬千瓦以上,河北省新增風電光伏并網裝機1300萬千瓦以上,寧夏自治區實現新增風電光伏裝機2060萬千瓦,廣東省新增電源裝機3000萬千瓦,浙江省確保新增電力裝機2000萬千瓦以上,安徽省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00萬千瓦以上,山東省力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新增2000萬千瓦,云南省提出開工、投產新能源項目各1600萬千瓦以上。
甘肅省提出力爭新能源并網裝機突破8000萬千瓦,按其新能源裝機總量達到6437萬千瓦計算,新增裝機目標約為1563萬千瓦。青海省提清潔能源裝機突破8200萬千瓦,按其電力總裝機突破7100萬千瓦,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占比分別達94.6%、70%,新增新能源裝機目標應為3000萬千瓦左右。
據粗略計算,上述10省、區新增的風電、光伏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目標為21123萬千瓦。
1、遼寧省:堅定扶持新能源,有序開發風、光等清潔能源
1月16日,遼寧省政府在作2025年工作安排時提出要抓好十方面工作,堅定扶持新能源,有序開發風、光等清潔能源成為工作安排之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綠色低碳、深海深地空天、生命健康等產業發展。未來產業引領未來賽道,我們一定要敢于投入,寧可投錯、不能錯過,努力為遼寧的明天打下一份基礎、創造一份基業!
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堅持源網荷儲協調發展,有序開發風、光等清潔能源,加快推進徐大堡核電、莊河核電一期、華電鐵嶺綠色氨醇等重點能源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新型儲能技術,支持氫能產業加快發展,加快打造清潔能源強省。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為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設定“綠色標尺”。
1月14日,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在作2024年工作回顧時提到,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產業投資超過1300億元,新裝置風光裝機600萬千瓦以上。開展老舊風機改造,“以大換小”新增500兆瓦以上。深化“綠電+消納”模式創新,加快綠能產業園區建設,增量配電網從“建網”向“強網”演化。最大程度降低全社會用電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綠氫產業項目投產達效形成集群優勢,開工建設東方電氣氫燃料電池等5個以上裝備制造項目,吉電股份大安一期、上海電氣綠色甲醇等項目如期竣工投產。
在作2025年工作安排時,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有如下表述: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建立省級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優化能源結構,推行綠色供能。持續推進碳市場建設,全流程規范自愿減排項目建設及碳匯交易活動。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促進產品綠色更新和品質升級。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
1月13日,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在作2024年工作回顧時提到,碳達峰碳中和穩步推進,完成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100萬千瓦、靈活性改造60萬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累計建成裝機占電力總裝機57.6%,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預計下降3.2%。
在安排2025年工作任務時,黑龍江省2025年兩會報告關于能源、電力、新型儲能方面有如下安排:
扎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施全面節約戰略,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扎實開展開發區土地利用清查整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大力推進煤電機組節能降碳、供熱、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加快煤礦智能改造。支持重大產業項目開展新能源產消一體化、“綠電直供”等試點,推動獨立新型儲能電站項目建設。加快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完成重點單位碳排放核查復查,完善省級林業碳匯交易體系,打造龍江“綠碳品牌”,積極融入全國碳市場。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
4、河北省:新增風電光伏并網裝機1300萬千瓦以上
1月23日,河北省202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24年工作成績時表示,抽水蓄能規劃建設總規模、風電光伏裝機總量居全國第1、第2位。以舊換新激發消費活力。
在部署2025年工作重點時提到,河北省政府提到,以更高標準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建設新型能源強省。抓好抽水蓄能項目,協同布局新型儲能項目,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新增風電光伏并網裝機1300萬千瓦以上。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強產品碳足跡管理,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抓好碳達峰試點城市和零碳園區建設,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5、山西�。杭涌祜L電光伏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光伏組件等裝備制造業
1月17日,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作2025年工作安排時提到,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度融合。高質量完成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五年建設任務,加快優勢轉化、動能轉換。推進“五大基地”建設。開展煤礦“四個一批”,新建智能化煤礦130座。持續推進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抓好煤電項目建設,完成煤電機組“三改聯動”600萬千瓦。加快風電光伏項目建設,推動氫能、氨能、甲醇全產業鏈發展,高效開發利用地熱能,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0%以上。推進新型儲能、抽水蓄能、虛擬電廠建設,實施現代智慧配電網示范工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施中煤烯烴等現代煤化工項目。促進煤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做好“綠色能源+”和綠電文章。用好綠電外送量全國第一優勢,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政策,大力發展煤機裝備、風電裝備、光伏組件等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新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綠色低碳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
1月14日,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表示,積極打造國際綠色經濟標桿城市。加強電力、交通等重點行業綠色轉型,推進先進能源、替代蛋白等戰略性基礎性綠色產業發展,加快國際氫能示范區、能源谷建設。完善新能源調入、消納和調控措施,外調綠電規模力爭達到400億千瓦時。加快建筑低碳發展,完成3800萬平方米建筑智能化供熱改造。完善減碳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綠色企業比例達到30%以上,讓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全社會共同行動。
1月15日,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在2024年工作回顧中提到,新增光伏裝機122萬千瓦,開展產品碳足跡管理,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新能源汽車新上牌26.5萬輛。
2025年新疆自治區兩會報告在2024年工作回顧時,對一年能源領域取得的建設成果進行了總結。
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建成3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烏昌石光伏集群列入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新能源并網裝機4037萬千瓦,總規模突破1億千瓦、占全疆電力裝機50%以上,“疆電外送”1264億千瓦時,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氫儲能項目開工建設,新型儲能累計建成并網近1000萬千瓦、位居全國前列。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原煤產量5.41億噸、增長17.5%,增速連續四年居全國主要產煤省區首位,“疆煤外運”達到1.4億噸。加快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油氣產量當量6664萬噸,建成全國首個年產百萬噸國家級頁巖油示范區。加快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形成大型資源基地6處,全區出讓礦業權558個、收益290億元。
在作2025年工作安排,新疆自治區政府提出“加快生態環境治理,縱深推進美麗新疆建設”的發展目標,相關內容如下:
拓展重點領域生態治理成效。進一步完善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氣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機制,鞏固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鎖邊成果,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大力發展沙產業,穩步推進煤田火區治理,切實保護煤炭資源安全和周邊城鎮生態安全。統籌節水蓄水調水增水,實施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加快淺層咸水開發利用,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水平。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續推進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治理,實施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實施生物多樣化保護重大工程,讓新疆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9、寧夏自治區:實現新增風電光伏裝機2060萬千瓦
寧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在作2024年工作回顧時提到,加大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力度,煤炭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居全國第八,保有儲量超過320億噸、居全國第十。新建火力發電近600萬千瓦、新增新能源發電超530萬千瓦,電力總裝機達到7500萬千瓦,綠電裝機占比提高到55%。大唐源網荷儲一體化等11個綠電園區加快推進,我區首個萬噸級綠氫一體化、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等高新技術項目開工建設,域內投資700億元的“寧電入湘”工程寧夏段全線貫通。華電牛首山抽水蓄能電站、寧國運光伏復合等總投資1000億元以上的新能源項目。
在作2025年工作安排時,寧夏自治區政府關于能源方面的工作有如下表述:
突出提高效率效益原則,奮力打好能源安全綠色發展攻堅戰。深入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三年行動,依托西煤東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重要節點,統籌做好“水地煤油氣風光電氫硅”十篇大文章。加大新一輪找礦力度,加快近兩年掛牌出讓的14個探(采)礦權項目建設進度。實施資源能源增產計劃,力爭原油、煉油、天然氣、煤層氣產量增儲上產。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科學統籌新能源開發與火電、電網、儲能、消納、效益和地方利益等方面關系。實現新增煤炭產能800萬噸、火電裝機130萬千瓦、風電光伏裝機2060萬千瓦、儲能60萬千瓦目標。新建寧夏電網7個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外送能力達到2000萬千瓦。投資250億元建設現代煤化工、硅基、鋁錳基、大數據算力等4個綠電園區。制定實施硅基產業發展計劃,利用硅石儲量全國第一優勢,推動硅基產業轉型升級。制定氫能產業發展計劃,加快建設綠氫生產和應用基地,盡快把資源能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和發展優勢。
10、內蒙古自治區: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4000萬千瓦以上
1月14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在作2024年工作回顧時提到,煤炭產量12.2億噸,完成9.45億噸保供煤任務,電力總裝機超過2億千瓦,實現煤炭保供量及外送量、電力總裝機及新增裝機、新能源總裝機及新增裝機、總發電量及外送電量、新能源發電量、煤制氣產能“10個全國第1”,保障了29個省份能源需求。
堅持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以先進制造業帶動新型工業化,全面落實新型工業化“1+7”政策體系,資金重點向產業創新、制造業發展傾斜。鍛長板,就是要錨定“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目標加快壯大新能源產業。開發要擴量提速,消納要破解瓶頸、堅決防止大規模棄風棄光,新型電力系統要加快構建,綠電綠證交易要全面推開,新能源裝備制造要加力提效、量質齊升。新能源全產業鏈要力爭完成投資3000億元,新增裝機規模4000萬千瓦以上、提前一年實現超過火電裝機規模的目標,力爭新能源裝機新增規模、在建規模、總體規模保持全國第1,總之全國新能源頭把交椅不能丟。
新能源運維服務業前景廣闊,預計到2025年我區新能源裝機規模將達到1.5億千瓦,要大力發展智慧檢修、精細管控、設備優化等服務產業,培育專業服務商,努力成為全國新能源運維產業的“領頭羊”。完成2022戶偏遠農牧戶電網延伸通電工程和2萬戶偏遠農牧戶、40個邊防哨所新能源通電升級工程,實現全區行政村通電全覆蓋。
1月14日,廣西自治區政府在作2024年政府工作回顧時提到:扎實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27家、綠色工業園區3個,新能源裝機占比提高到41.9%,風光新能源裝機規模超越煤電,1—11月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強度下降8.9%。
在作2025年工作安排時表示,實施綠色經濟示范行動。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建設。加強傳統行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立一批零碳園區。建立完善“雙碳”標準計量認證體系。
1月19日,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在作2024年工作回顧時提到,設立清潔能源產業專項資金,首期安排50億元。已建在建電力裝機2705萬千瓦。
作2025年工作安排時,西藏自治區政府提出,加快金上、瀾上、藏東南水電開發,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集群。
1月19日,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在作2024年工作回顧時表示,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達9000萬千瓦、首次超過煤電裝機量,新型儲能項目規模達665萬千瓦,綠電交易量增長144%。
在部署2025年工作任務時,江蘇省政府關于能源工作的安排如下:
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一批零碳工廠,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領效應的零碳園區。持續優化江蘇省產品碳足跡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碳標識認證制度。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建設,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加快推動碳排放權、用能權、排污權等市場化交易。因地制宜有序推進鹽穴綜合利用。全面推進公共機構碳普惠活動。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實施綠電進江蘇、進企業、進園區工程,開展企業綠電直連試點,提高綠電就近就地消納能力。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在2024年工作回顧中提到,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大力發展風光電、新型儲能等綠色能源,開工建設華東深遠海風電母港,全省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45%,預計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6.9%。
部署2025年工作重點時,浙江省關于能源方面的安排如下:
扎實做好能源保供穩價。積極推進三門核電三期項目,開工建設三澳核電二期、中石化舟山六橫LNG等項目,加快建設甬紹天然氣管道、榮盛金塘電廠等項目,建成投產舟山新奧LNG三期等項目,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確保新增電力裝機2000萬千瓦以上,其中綠色能源占比60%以上。加強能源運行調度,深化電力、天然氣等能源體制機制改革,力爭全省工商業電價較上年下降3分/千瓦時以上,供浙氣源綜合價格下降3-5分/立方米。
15、安徽�。盒略隹稍偕茉窗l電裝機600萬千瓦以上
1月20日,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在作2024年工作回顧時表示,首批10個零碳產業園區啟動建設,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1261萬千瓦、總裝機歷史性超過煤電裝機。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088萬千瓦,陜電入皖特高壓工程開工建設。全面推開排污權交易改革,順利實施分布式新能源市場化交易試點,全省“雙碳”管理一體化平臺基本建成。
在部署2025年工作重點時,安徽省政府關于能源方面的安排如下:
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全面實施重點用能單位化石能源消費預算管理,鼓勵購買綠證、使用綠電。建成投運支撐性電源裝機496萬千瓦,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600萬千瓦以上。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深化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啟動第二批零碳產業園區建設。加快發展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建筑光伏一體化。全面運行“雙碳”管理一體化平臺,在新能源汽車等行業開展碳足跡核算。
1月13日,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在安排2025年工作重點時,關于能源工作的表述如下:
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上加倍努力。積極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乜偭浚瑖栏衤鋵嵣鷳B環境分區管控,嚴把生態環境準入關口,有計劃分步驟推進“碳達峰十大行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減存量,推進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建設,開展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探索城市、園區、企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路徑,加快建設一批零碳園區,支持湄洲島爭創部省共建“近零碳島嶼”。優增量,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盡快實現制造業企業100%使用清潔和綠色電力。
1月17日,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在作2024年工作回顧時表示,支持宜春、新余打造國家級新能源產業重要集聚區,萍鄉深度融入長株潭城市群,促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提質增效,加快贛西城市群轉型發展。
在作2025年工作安排時,江西省政府有關能源、雙碳工作的表述如下: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進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建成省監測分析服務平臺,建立監測數據共享機制。深入實施節能降碳十大行動,建立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及以上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檔案,深入開展能效診斷、實現節能監察全覆蓋,推動編制地市級能源平衡表,支持開展“零碳園區”建設。實施綠色轉型標準提升行動,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動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化全域“無廢城市”建設,讓更多資源成為服務發展的“寶藏”。
18、山東省:力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新增2000萬千瓦
1月20日,山東政府工作報告在作2024年工作回顧時表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示范區加快建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1.15億千瓦,占比歷史性超過煤電。石島灣核電擴建一期開工,招遠核電一期獲得國家批復,核準和在建核電機組1003萬千瓦、居全國第二位。光伏裝機居全國首位。肥城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東營津輝500兆瓦電化學儲能項目并網。
在安排2025年工作任務時,山東省政府提出力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新增2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相關內容如下:
突出抓好清潔能源體系建設。開工招遠一期、石島灣核電2號機組,爭取獲批海陽三期、萊陽一期等核電項目;開工半島北等海上風電項目,力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新增2000萬千瓦。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機制,推動棗莊山亭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抓好中能建泰安壓縮空氣、濱州北海電化學等儲能項目。支持煙臺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加快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推動建立國際零碳島嶼合作組織。支持泰安打造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
1月16日,湖北省政府安排2025年工作任務時提到,大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著眼更好促進生態價值實現,加快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有序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實施節能降碳改造、綠色技術推廣等10大綠色轉型工程,打造城市礦產、綠色建造等10條循環經濟產業鏈,支持襄陽、十堰建設全國碳達峰試點城市,支持黃石、鄂州、仙桃等創建無廢城市,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全國碳市場中心和碳金融中心。
20、湖南�。杭涌旖ㄔO新型能源體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
1月14日,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在作2024年工作回顧時表示,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發電總裝機達7582萬千瓦,新能源超過火電成為第一大電源,電力供應實現全天候保障。深化煤電、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加快省級天然氣管網“一張網、一個價”,切實降低物流、用能等成本,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在安排2025年工作任務時,湖南省政府對能源工作提出要求: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進“寧電入湘”“疆電入湘”、湘粵“背靠背”聯網工程,“三區三廳”力爭建成運營。
21、廣東:新增電源裝機3000萬千瓦,積極發展分布式光伏
1月15日,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2024年工作成績時提到,尾陸豐核電1、2號機組獲國家核準,潮州、惠州LNG接收站建成投產。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在陽江投運,全省海上風電并網容量超1200萬千瓦、躍居全國首位。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超1100萬千瓦,全國首個“光儲充換放+歐標”綜合能源站在肇慶投入運營,全省綠電交易量增長70%。
針對2025年工作重點,廣東省政府關于能源、減碳工作的要求如下: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分行業分領域推進節能降碳,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建立完善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建設一批零碳園區,穩妥擴大碳交易市場。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增電源裝機3000萬千瓦,抓好清潔高效煤電建設,推進臺山核電3、4號機組核準,開工建設惠州太平嶺核電二期,推進廉江核電、陸豐核電等建設,加快梅州二期、云浮水源山、汕尾陸河、肇慶浪江、惠州中洞、河源岑田、茂名電白等一批抽水蓄能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陽江三山島、湛江徐聞東、汕尾紅海灣、汕頭洋東等海上風電項目,積極發展分布式光伏,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措施,推進粵藏直流等電網項目核準建設。發展“換新+回收”等模式,暢通再生資源回收循環利用鏈條。
1月14日,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實施低碳示范引領工程,打造新型電力系統省級標桿,探索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節能環保、降碳產業鏈,全省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85%左右。
1月20日,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重點做好9個方面工作,涉及能源方面的工作如下: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速實施孟底溝水電站、理塘索絨光伏發電、鹽源抽水蓄能電站等電源電網項目。推動比亞迪半導體產業化、通威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等項目竣工投產。加強“三江”水電基地風電光伏開發和送出電力線路建設,支持清潔能源富集地區就地布局“綠電+算力+產業”園區。
1月19日,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現代能源產業做大做強。深入推進煤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調度原煤產量1.68億噸、增長9.8%,產量為“十四五”以來最高。建成投產盤江新光電廠超超臨界2號機組、黔中電廠超超臨界1號機組。新增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477萬千瓦。電力裝機容量突破9200萬千瓦,發電量超過2600億千瓦時、增長8.2%,全省能源保障有力有效。貴州能源集團收入突破1000億元。推動新能源電池材料、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發展。
部署2025年工作任務時,貴州省政府關于能源工作的表述如下:
加快建設水城電廠、大灣低熱值煤電廠、織金平遠電廠等,持續推進貴陽、黔南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加強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推動清潔電力入黔和省間電力互濟,電力裝機容量達9700萬千瓦,發電量達2700億千瓦時。加快推進11個煤層氣、5個頁巖氣項目建設,非常規天然氣產量達5.2億立方米。加快“電動貴州”建設。
25、云南省: 開工、投產新能源項目各1600萬千瓦+
1月18日,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放大“綠電+先進制造業”新優勢,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全社會用電量、西電東送電量分別增長10.6%、10.9%、22.9%,集中式光伏并網和在建規模均居全國前列,電力總裝機突破1.5億千瓦、綠電占比超90%。單晶硅、電解鋁產能分別居全國第2、第4位,綠色鋁、硅光伏、新能源電池云南工業“新三樣”增加值增長8.2%。
在部署2025年工作任務時,云南省政府提出,推動工業經濟聚勢突破。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開工、投產新能源項目各1600萬千瓦以上,加快旭龍、古水等大型水電站和690萬千瓦火電項目建設,供應電煤3000萬噸以上,核準在建抽水蓄能800萬千瓦以上,建成新型儲能200萬千瓦以上,加快建設國家級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和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
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表示,持續穩煤擴油增氣,加快楊家坪、可可蓋等煤礦建設,推動榆林和延安氣田挖潛擴能、宜黃區塊增儲上產,力爭全年原煤產量8億噸,天然氣產量370億方。加快陜煤煤炭分質利用、環氧樹脂一期等項目建設,50萬噸甲醇制乙醇項目建成投產。提升電力調儲能力,建成榆能西南70萬千瓦熱電項目,外送電量1000億千瓦時。能源工業增長6.5%以上。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計劃,做大做強航空、集成電路、先進結構材料等國家級產業集群。加強乘用車、太陽能光伏等重點產業建設,推動隆基綠能光伏產業園、法士特新能源變速箱等項目投產達效。
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在2024年工作回顧時表示,原煤、原油、天然氣產量達到6640.8萬噸、1253.6萬噸、9.1億立方米,分別增長9.3%、7.3%、21.2%。獲批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示范區,新增新能源裝機1258萬千瓦、總量達到6437萬千瓦,裝機和發電量占比均居全國第2位。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830億元。隴電入魯工程甘肅段全線貫通,隴電入浙工程開工建設。全省電源總裝機歷史性突破1億千瓦。
部署2025年工作重點時,甘肅政府關于能源工作有如下安排:
全面推動隴東綜合能源基地建設。開工建設安家莊、唐家河、新柏、馬福川、毛家川煤礦。煤炭產量超7000萬噸、原油產量達1250萬噸以上。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力爭新能源并網裝機突破8000萬千瓦。建成投運隴電入魯工程,加快推進隴電入浙工程,開工建設隴電入川工程。建成常樂電廠擴建等540萬千瓦內用煤電項目。積極推廣源網荷儲一體化、微電網、綠電園區等模式,推進綠電制氫產業化發展,建設風光氫氨醇一體化產業基地。推動新能源電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1月19日,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在2024年工作回顧中提到,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積厚成勢,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全部建成投產,瑪爾擋、羊曲兩座百萬千瓦級水電站全容量并網發電,建成投運果洛330千伏第二回電源線路,提前投運丁字口、紅旗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全國電源規模最大、總投資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柴達木沙漠基地格爾木東分基地獲批。電力總裝機突破7100萬千瓦,清潔能源、新能源裝機占比分別達94.6%、70%,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占比“雙主體”。
在部署2025年工作任務時,青海省政府關于碳達峰碳中和與能源工作的表述如下:
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高效建設零碳園區,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以智能微電網、新型儲能、光熱發電、綠電聚合供應等方式,“一企一策”“一園一策”推動高比例綠電供應。打好能耗雙控收官戰,建立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創新完善綠電市場化交易機制,有效拓展綠證應用場景,更好顯化綠電價值。聚力打好“綠電牌”,吸引碳關稅敏感產業向青海有序梯度轉移,促進清潔能源就地消納。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高效建設柴達木沙漠基地格爾木東分基地,開工德令哈火電等支撐電源,推動200萬千瓦風電全容量并網,加快建設哇讓、同德、南山口、德令哈4座抽水蓄能電站,新型儲能超50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突破8200萬千瓦。穩步提升“青豫直流”送電能力,開工“青桂直流”綠電外送工程,確定第三條綠電外送通道,建成玉樹330千伏第二回電源線路等工程,加速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新型能源體系。
29、天津市:國網龍潭溝、華電西大峪抽水蓄能電站納入國家規劃
1月14日,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國網龍潭溝、華電西大峪抽水蓄能電站納入國家規劃。
1月14日,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壯大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高端摩托車及智聯電動車、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等先進制造集群,發展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打造衛星互聯網產業園。做強做優新材料、新能源、現代物流、大健康產業和旅游休閑功能,打造先進制造業集聚區、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
31、河南�。好闇市滦蛢δ堋淠艿�,培育壯大未來能源產業
1月18日,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在2024年工作回顧中提到,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1000億度、裝機占比突破50%。
在部署2025年工作安排時,河南省政府關于新能源、新材料的相關工作表述如下:
瞄準碳基新材料、先進功能材料等,推動電子級金剛石、高純石英等新一代電子材料創新發展,支持鄭州、洛陽、平頂山、濟源等地打造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未來材料產業。瞄準新型儲能、氫能等,加快建設鄭汴洛濮氫走廊、鄭洛新焦鋰電池產業帶,培育壯大未來能源產業。(草根光伏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