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行業要聞 >> 正文
中國傳統能源主產地實現綠色轉型新跨越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25/2/13 8:57:24 用手機瀏覽

新華社呼和浩特1月17日電題:中國傳統能源主產地實現綠色轉型新跨越

新華社記者于嘉、朱文哲、趙澤輝

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一處沙漠光伏基地,一排排樁基和支架在沙漠中整齊排列,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安裝電線,基礎設施建設步入尾聲。

該項目位于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腹地,是國家第二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重點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之一,總投資約55億元,占地近2.9萬畝,2023年9月開工,第一標段60萬千瓦光伏施工基本完成。

據項目實施方、內蒙古綠晟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經理海鐵成介紹,項目總裝機110萬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區輸送綠電22億千瓦時,有效減少標準煤用量8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排放量410余萬噸。

“我們計劃2025年底前實現110萬千瓦項目并網發電,為國家綠色低碳發展再添新績!焙hF成說。

這一沙漠光伏項目的加快推進,是中國北方傳統能源主產地內蒙古自治區,為加快能源結構轉型、應對氣候變化、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而努力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正在呼和浩特市舉行的內蒙古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獲悉,截至2024年底,內蒙古新能源裝機達1.35億千瓦,超過火電裝機。

這意味著煤炭外送量、電力總裝機、電力外送量等指標多年領跑全國的內蒙古,新能源裝機已成為當地主體裝機電源,能源結構轉型實現新跨越。

近年來,內蒙古充分利用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積極構建以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裝機規模、發電量不斷增加。

“去年自治區新能源累計發電量超2000億千瓦時,其中外送電量600億千瓦時。”內蒙古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處長王慜說,2025年,自治區將繼續加快推進新能源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年內新增新能源并網裝機4000萬千瓦,新能源總裝機規模超過1.7億千瓦。

如何讓生產出的綠電高效利用,進而助推生產生活更加綠色低碳?內蒙古積極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協同推進綠電本地消納、新型儲能與綠電外送。

在推進高水平綠電消納上,內蒙古2022年創新提出6類新能源市場化消納方式。其中,風光制氫規模已達107萬噸/年。

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內蒙古圣圓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氫加氫站,僅用15分鐘就能為一輛重型卡車完成氫燃料加注!拔覀冇镁G電生產氫氣,純度高,又環保!痹摴局茪浼託湔矩撠熑颂K建軍說,公司目前每小時可產氫氣2000立方米,每天可加氫1噸,能滿足60輛氫能重卡的燃料需求。

為持續增加綠電消納場景,內蒙古自治區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綠電替代,帶動鐵合金、鋼鐵、銅、鋁、鋰等新型合金材料產業綠色轉型,建設全國最大的綠色高載能產業集聚區;加快綠電變綠氫、綠氨、綠醇,打造氫能產業先行區。

對于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靠天吃飯”不穩定情況,新型儲能技術可有效解決新能源發電與生產生活用電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匹配問題,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2024年,內蒙古累計建成新型儲能裝機1032萬千瓦,今年力爭新開工裝機1000萬千瓦,新投產600萬千瓦。

內蒙古還積極推進綠電外送。2023年,錫林郭勒盟境內大型風電場生產的近1億度綠電,跨越1600多公里,點亮杭州亞運會賽場。

不久前,蒙西至京津冀直流送電端配套500千伏輸電項目在鄂爾多斯市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可解決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1200萬千瓦新能源的送出難題。

國際能源署預計,從現在到2030年,約60%的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來自中國。隨著新能源開發潛力的不斷挖掘,新增裝機需求推動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穩步發展。

在內蒙古,“風光氫儲”裝備制造全產業鏈基本形成。呼和浩特市吸引大唐、國能、三峽等45家能源及裝備制造頭部企業在呼和浩特設立區域總部或項目公司,阿特斯光伏產業園等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落地開工。包頭市已聚集40多家晶硅光伏企業,多晶和單晶硅產能占全國的40%以上。

包頭市還加快推動新能源裝備制造等企業降碳減排,2024年與英國標準協會達成合作,加快建設國際碳足跡認證公共服務平臺。

去年11月,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通過英國標準協會核查,拿到國內首張含綠電“碳足跡認證證書”。碳足跡是指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總和,是衡量生產企業和產品綠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標。

該公司副總經理王巍峰說,公司生產的光伏產品有60%到70%計劃出口,這張綠色“通行證”可為產品走向國外減免碳關稅,提升企業出口競爭力。

在中國不斷發展綠色技術的進程中,內蒙古持續作出努力。2025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內蒙古將聚焦發電機、變流器、逆變器、系統集裝箱等核心零部件,力爭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產值突破27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新型儲能 加速崛起
​風電守護力 Max!山特城堡 M PLUS 風電專用 UP
中國二冶山東公司喜獲多項榮譽
文藝馥欣攜手微笑明天 共踐“金融向善”之舉
防堵良策 繪火電綠色藍圖
光伏智變 開啟綠能新程
十年積淀,共啟未來|維諦技術攜手中聯數據發布全新預
引領液冷技術潮流,維諦技術(Vertiv)冷板液冷解決方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