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要建立一批零碳園區,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到“零碳園區”的概念。北京市政協第十四屆三次會議期間,市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青工委委員、天普新能源負責人李仁星建議,積極推動農業園區、交通場站、物流園區、工業園區等場景建設零碳園區,為各行業低碳轉型提供可借鑒的成功范例。
李仁星介紹,零碳園區是通過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潔能源等多種方式,盡可能地減少碳排放,甚至達到園區內部碳排放與吸收的自我平衡。意味著園區在規劃、建設、運營等全流程中,融入低碳甚至零碳的理念與技術。近幾年,隨著中國綠色低碳技術的不斷發展,零碳園區的關鍵技術成本已經大幅降低,技術也更加成熟。
他建議,在北京積極推動農業園區、交通場站、物流園區、工業園區等場景建設零碳園區,深入挖掘區內相關協會、社會組織在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加強合作與交流,形成強大的建設合力。通過精心規劃與高效實施,打造出更多具有創新性、引領性的標桿項目,為各行業的低碳轉型提供可借鑒的成功范例。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2023年11月就正式頒布了促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資金獎勵辦法,針對零碳園區所涉及的各類前沿技術和專業服務,均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與補貼政策,極大激發了區內各經營主體的參與熱情!崩钊市桥e例說,在推動零碳園區的建設過程中,可以出臺更加積極的鼓勵政策,帶動社會其他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同時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通過零碳園區的建設更好地幫助各類場景降低運行費用,提升其在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方面的社會價值,為可持續發展貢獻重要力量,開創綠色發展的新局面。(記者 董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