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行業要聞 >> 正文
建設零碳園區需久久為功
來源:中國節能產業網 時間:2025/1/17 9:18:22 用手機瀏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園區。推進零碳園區建設,是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必然要求,對促進產業升級、增強區域競爭力、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零碳園區是指在其建設、運營或發展過程中,將碳排放降至最低水平或完全消除碳排放的產業園區。這種園區模式既強調能源供給的綠色化,又注重能源使用的高效化,通過提升碳捕捉、碳利用與碳封存能力,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園區發展體系。一方面,零碳園區通過采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方式減少碳足跡,實現產業低碳化發展、能源高效化供給、資源循環化利用;另一方面,在園區的整體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過程中全面貫徹碳中和理念,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各類減排策略,精細化管控能源使用,實現園區的零碳或低碳運營。
建設零碳園區并非絕對的零碳排放,而是通過綜合運用節能減排、植樹造林、碳交易等方式所抵減的碳量與園區內碳排放量之間實現平衡,達到相對零排放的狀態。零碳園區建設涵蓋能源轉型、建筑節能、交通優化、產業升級、碳交易與補償等多個方面。
近年來,零碳園區建設展現出快速推進的良好態勢。國家高度重視零碳園區建設,將其視為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地方政府積極響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實施計劃與行動方案,推動零碳園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以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為例,其80%的能源來源于風電、光伏發電以及儲能系統,剩余20%則通過購入電網中的綠色電力來補充,從而確保整個園區100%使用清潔電力。此外,企業作為構建零碳園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展現出極高的參與意愿,如寧德時代與遠景科技等新能源企業,通過引入前沿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手段,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加速實現綠色發展。
也應看到,零碳園區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技術上,清潔能源與節能減排技術亟需突破,技術集成與應用成本較高。管理上,園區運營的智能化精細化水平不高,企業間協同合作存在障礙。政策上,相關法規標準尚不完善,政策激勵有待加強。面向未來,零碳園區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見效。
強化技術支撐。零碳園區本身就是技術的集中體現和應用場域,建設零碳園區勢必高度依賴技術創新的持續驅動。應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持續深化清潔能源、節能減排及碳捕獲與利用等關鍵領域的前沿研究,推動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通過開發高效的光伏材料、儲能技術、智能電網等,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及供應的穩定性,確保園區在能源轉型進程中穩步實現低碳乃至零碳目標。
創新管理模式。能源管理上,通過建立智能能源監測系統,實現能源使用的智能調度、峰谷平衡、能效優化等精細化管理。產業布局方面,通過構建產業共生體系,促進企業間資源循環利用。日常運營中,通過強化綠色交通管理,推行綠色辦公,采用節能設備、綠色建材,著力打造綠色低碳、資源集約、智慧高效的園區運營生態。
夯實政策基礎。加速制定和完善與零碳園區相關的法律條文和標準體系,明確園區在能源利用、碳排放核算、產業準入與退出、生態環境保護等各方面的具體規范與量化指標。加大對零碳園區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土地使用、資金投入、稅收減免等方面出臺更多優惠政策,激發園區綠色發展的內在動力。(王東)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國內規模最大光氫儲一體化海上光伏示范項目并網發電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綠色低碳“通道”
海上風電項目管理有了新規范
我國“超級水電站”喜添新成員
中國石化地熱供暖能力達1.2億平方米 較“十三五
工信部:探索推進零碳工廠、零碳工業園區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推進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加快建立一
我首個高海拔特高壓交流工程投運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