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泰達迎來了四十歲生日。泰達是誰?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足球,而實際上泰達絕不僅僅是足球。
泰達更重要的含義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縮寫為TEDA,音譯為“泰達”。取“康泰通達”之意,也是中國第一個擁有自己名字的經開區。
作為首批國家級經開區,泰達是天津改革開放的“火車頭”,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隊。
從1984年成為中國第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始,到2024年整整四十個春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為這里題詞“開發區大有希望”的叮嚀言猶在耳,泰達也從一片鹽堿荒灘變身為國際一流產業新城,成為中國經濟規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綜合投資環境最優的國家級開發區之一。
四十年弦歌不輟,四十年拔節生長,四十年創新前行,泰達二字背后有著更高的天空、更深的海洋、更多的故事。
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中國人無比熟悉的名字,它出現在各個城市之中,扮演著經濟發展引擎的作用。但真正擁有自己專屬名字的并不多,泰達是第一個,這種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從出現那天起就刻在基因里。
1984年12月,好消息傳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名列國務院批復建立的首批國家級開發區之一。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如果回到1984年的時間節點,站在泰達現在的位置環顧四周,看不到高樓大廈,望不見廠房林立,更沒有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用一個詞就能將當時的場景描述清楚——除了鹽堿灘還是鹽堿灘。
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是天津的基本地貌特征,而這其實也是一種劣勢——海陸交匯之處的大面積鹽堿荒灘地,不適合種植莊稼,千百年來一直荒涼著,等待開發者的到來。
依海而生,向海而興,是天津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如何利用好位于渤海灣與天津主城區之間的這片荒灘,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鹽堿地開發成產業用地需要資金,當時天津市給泰達的政策是“不給、不管、不要”的“三不”,即財政不給撥一分錢;給泰達充分的自主權,市里不干涉;所創效益全部留給在這里用于區域開發,5年內免除上繳上解任務,市里不要一分錢。
錢從哪里來?沒有撥款那就用貸款!泰達人找出了答案,最初的啟動資金3.7億元靠的是開發貸款。在這種條件下探索出“規劃一片,開發一片,收益一片”的“滾動開發”模式,蹚出一條不增加國家及地方財政負擔、不擠占國內發展資金的創業之路。
有了資金,工作變得順利起來。從1984年打下第一根測繪樁拉開建設的序幕,到1985年第一條主干道路洞庭路建成打通區域連接“大動脈”,這里逐漸打出了自己的名號。
現在,如果你來到泰達大街南側、西臨百旗廣場處,可以看到一座被稱為“墾荒犁”的紀念碑:前行的犁頭、厚重的犁身和堅實的犁柄,生動詮釋了開拓與進取精神。
而碑身正中鐫刻著“開發區大有希望”七個大字,更引人注目。這是1986年8月21日,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視察這里時的親筆題詞。題詞極大鼓舞了當時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泰達建設者們,也成為此后全國各級各類開發區共享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
“在40年前這里就是一片廢棄的鹽灘,我們那時候都說在泰達除了希望一無所有,所以泰達的第一代人正是滿懷著希望和熱情,對未來的憧憬。”泰達管委會原副主任王述祖回憶起當年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仍記憶猶新,“當年我們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是一個踐行者,到現在來看,我們也是一個成功者!
40年來,泰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績。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近25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5412.2億元,為天津市貢獻了超1/7的地區生產總值、1/4的工業產值和近1/3的進出口額,成為天津市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泰達自誕生之日起就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國際化”是這里的鮮明特色。截至2023年底,泰達擁有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1720家,外資項目6478個,實際使用外資700億美元。其中《財富》500強跨國公司124家,共投資573個項目,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總部型機構11家,是中國經濟規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綜合投資環境最優的國家級經開區之一。
“要盡快縮短中國工業與世界工業的差距,找出在經濟發展中新的體制,讓國內外企業能以開發區為跳板、沖向國際……”這是國家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初衷。
“我們有個說法叫項目就是生命線。沒有項目就沒有發展,所以我們人員精力都放在這上面!碧┻_人對項目有著深切的渴望。
從定位“三為主一致力”方針,到提出“與巨人同行”策略,泰達致力于探索經濟發展的新體制,做中國與國際接軌的“試驗田”。從上世紀90年代起,以摩托羅拉“一只機”、康師傅“一碗面”為起點,天津經開區陸續引進三星、諾和諾德、豐田、PPG、雀巢等巨型跨國企業,覆蓋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化工、食品等八大領域,帶動了比投資數額更為重要的技術、管理、人才等全方位“引擎效應”,為構建中國現代工業體系貢獻了巨大力量。
在審批項目時,泰達以項目與投資額、投資額與土地使用面積的比例關系作為衡量投資密度的標準,提出“1—2—3”的標尺,即每投入1元人民幣土地開發費,必須引進2美元工業投資,取得 3美元工業產值,這在世界出口加工區中都屬于高水平。
濱海新區第九大街71號,一片占地巨大的廠房,是奧的斯電梯在泰達的基地。公司門前,幾棵銀杏樹在秋季陽光下展示著炫酷的金黃,大門內的大理石地面上刻著奧的斯發展歷程,從1853年在美國成立到現在,公司各個關鍵節點都有著明確記錄,而在過去40年,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書寫在了泰達這片土地上。
“我們在1984年進入中國,那時候中國剛剛對外開放,我們之所以選擇天津和泰達,是因為這里有高素質的技術人才,能在泰達投資設廠令我們感到十分自豪,這里是我們的家!眾W的斯全球公司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朱蒂在泰達四十歲生日之前這樣表示。
現在泰達是奧的斯品牌在全世界最大的生產基地,也是其唯一的高速電梯生產基地,在這里制造的電梯,被廣泛使用在東方明珠電視塔、紐約帝國大廈等世界知名建筑上。如今,奧的斯已成為世界觀察新時代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扇窗口,成為外商扎根天津、投資天津的一張靚麗名片。
四十年來,泰達與外資巨頭并肩同行重倉深耕。截至目前,外資企業仍為這里貢獻著近一半的GDP、45%的稅收和超七成的工業產值,是區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英力士、瑪氏、明治等新增外資項目相繼落地。區內外資企業加碼投資,重倉研發、聚力技改、升級產品。一汽豐田連續三年增資總計11.7億美元,投資規模累計達56億美元;諾和諾德30年間先后8次增資,新增投資40億元擴建新灌裝廠;SEW投資20億元建設智能制造基地;大眾變速器投資16億元擴建動力電機生產線。PPG、舍弗勒、奧的斯等企業相繼設立全球級研發中心,外資研發機構達17家。
伴隨著時間的發展,外資企業在泰達投資方向也由原來的加工等產業鏈底端,逐步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2023年9月正式建成使用的PPG全球涂料創新研究院,是PPG美國總部以外唯一全球級別的研發中心。”PPG亞太地區總經理延彩明介紹,“這體現了PPG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同時也是對泰達出色營商環境和服務意識的認可!
經過40年發展積淀,泰達匯集了大量優質經濟主體,企業數量達到5.34萬家。其中四上企業2500余家,百億級企業20家,擁有一汽-大眾、長城、中石化、新和成、滴滴、58同城等一大批龍頭領軍企業以及大火箭、凱萊英、康希諾、亞琛、一飛智控、深之藍等新質生產力代表企業,行業影響力深遠。
當年一家不大的本土企業在泰達創建,和泰達發展壯大同步,現在這家當年不起眼的民營企業也已經成長為行業的參天大樹,這就是金橋焊材公司。2022年,新金橋高端焊材智能制造工廠在泰達正式投產,成為我國焊材制造業的第一家智能工廠,也成為這里本土企業的一個代表。
在一片人跡罕至的鹽堿荒灘上,為中國發展探路,這里凝練形成了“開放、開拓,勵精圖大業;求新、求實,眾志建新城”的泰達精神。
“我算是半個泰達人”,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黨組書記、超算中心應用研發首席科學家孟祥飛這樣介紹自己,2024年也是天津中心創立15周年,“跟泰達的緣分也是跨越一個15年的長度,這15年的事業成長,非常契合泰達精神,在中國的超算事業,我們干了很多突破性的事情,走出了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
就在泰達迎來四十歲生日前不久,11月20日好消息再次從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傳來,由國防科技大學研制,部署在該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系統,在最新公布的國際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奪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數據圖計算能效)榜單世界第一的優異成績。
在泰達,創新驅動能力穩步提升。區域R&D經費投入強度4.24%,省部級“三心一室”研發機構18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9家,市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42家,均位列天津市首位;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百舸爭流”。
2024年國慶節期間,泰達創新企業一飛智控的無人機在多個城市表演獻禮祖國75周年,蒼穹繪彩,星辰禮贊!拔覀円呀浽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執行了無人機表演,就要從這里出發把世界地圖畫滿!惫竟ぷ魅藛T介紹。
答案可能有很多,離不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離不開地理位置的優異,而所有人都認同的一點是,同樣離不開優異的營商環境,“全國那么多經濟技術開發區,憑什么世界500強們要來泰達?”
泰達的回答是“為投資者提供方便,讓投資者贏得利潤”,所以不管什么變化,泰達都全力地急企業之所急,為企業做好服務。
從建區之初提出“投資者是帝王,項目是生命線”的口號,打造仿真國際投資環境,到“一顆印章管審批”,再到“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個性化服務,天津經開區一直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累計探索形成了110項改革創新經驗在全國和天津市復制推廣。
因開放而生、因改革而興。這里,誕生了全國首個完全靠貸款進行開發建設的模式;這里,最早踐行“立法先行”管理模式,推動了中國70年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制度改革,率先提供了中國社保制度的實操樣本;這里,打造“仿真的國際投資環境”,提出了“與巨人同行”的策略,以摩托羅拉、三星、豐田等外商投資的經典案例,加速縮短了中國工業與世界工業的差距;也是這里,以中!ぬ┻_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實實在在的成果,向世界展示“美美與共”的中國方案。
這里,積極融入區域協調發展、勇擔使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年以來,泰達聚集京冀協同項目超2400個、投資總額7287億元,包括227個央企項目、投資5981億元。今年11月,投資288億元的大乙烯項目正式投產,將推動下游產業達到千億元規模,成為精準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工程和企地合作的重要戰略成果。
這里,作為我國最早思考綠色可持續發展路徑的經開區,泰達始終統籌推進工業與城市協調發展,從產業低碳化、能源低碳化、管理低碳化、基礎設施低碳化等全方位推進綠色城市建設,全過程、全鏈條、全領域,筑牢綠色之“基”已成為中國首個加入“產業集群向凈零轉型”倡議的國家級經開區和我國獲得國家綠色品牌最多的工業園區。
這里,常住人口超過30萬人,包括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人和我國港澳臺同胞居住于此。
12月6日,泰達迎來了40歲生日。站在“墾荒犁”紀念碑前,看著“開發區大有希望”的題詞,不遠處的迎商中心前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茱莉亞音樂學院內樂曲悠揚歌聲嘹亮。
未來的泰達,秉持“開放、開拓,勵精圖大業;求新、求實,眾志建新城”的“泰達精神”,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打造出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泰達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