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我國從國外引進白羽肉雞品種,具有比本土雞更好的肉料比、飼養周期短、出肉率高、適宜標準化屠宰分割等優勢,成為快餐炸雞類食品的首選食材,并迅速占據了我國雞肉產量的半壁江山。由于我國白羽肉養殖起步晚、早期的養殖設施條件差,過度依賴藥物的習慣等致使病死率高、、雞肉藥物殘留安全隱患突出,上世紀九十年代至本世紀前十余年“藥物雞”、“激素雞”、“病死雞”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嚴重影響消費信心和產業健康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禽營養與飼養全國重點實驗室張宏福研究員,自2001年起在國家863、支撐計劃、重點研發計劃和產業技術體系等項目支持下,聚焦產業重大需求問題組織全國多學科專家聯合攻關,瞄準“環境友好、動物健康、安全高效”目標,創建“白羽肉雞綠色高效立體養殖模式技術”,取得了國際領先的養殖生產成績,消除了雞肉安全質量隱患。自2015年起,該技術模式通過舉辦現場觀摩、培訓交流、產品測試和技術經濟評價等方式,向全國白羽肉雞養殖專業戶、一條龍企業推廣普及,由于該模式優異的生產水平,具有節能、節地、省人工、節省藥費,每只雞節本增效達1.5~2.2元顯著的經濟效益,雞肉安全美味等優勢,迅速取代傳統地面或網上平養模式。至2022年底已推廣覆蓋全國85%以上的白羽肉雞養殖,顛覆性創新了養殖生產方式,使我國白羽肉雞生產遙遙領先歐美發達國家先進水平,取得了重大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白羽肉雞智能立體養殖工廠,它通過精準環境控制、無抗高效飼料、自動化智能化飼養“三位一體”將白羽肉雞綠色高效養殖模式技術在智能立體養殖工廠完美實現。一是,它基于研究制定的白羽肉雞高密度養殖更為嚴格的舍內溫濕度、有害氣體含量、通風和環境均勻度精準控制標準,研制和集成優化雞舍構造、籠具設計、空間布局、通風方式、飲水投料系統、糞污高效清除等關鍵點30余項專利技術成果,關鍵技術和設備全部國產化,建安成本低、性能穩定,一次性投資強度小,并出口到東南亞、日本、俄羅斯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二是,以現代科學的工藝方法,高效制取我國傳統中藥的有效成分,評價抗炎、抑菌、促生長功效優化配伍替代抗生素,生產應用全程無抗飼料;三是,創新優化飼料復合酶制劑、益生菌應用技術,提高飼料能量、蛋白、脂肪的利用效率,維護腸道健康,減少雞舍NH3、H2S、PM產生量,優化氣載微生物生態;四是,通過研制的“端、邊、云、網、智” 技術融合的數智化管控系統實現了不同日齡雞舍環境精準控制、精準飼喂、自動清糞遠程智慧管控,保障了從“單幢舍到整場到全集團” 自動化、智能化安全高效運行。
白羽肉雞產業是緩解我國肉類生產“畜爭人糧”、綠色低碳發展結構調整的方向。智能立體養殖工廠憑借其節能、節水、節地、節糧、省人工以及所生產的雞肉營養健康的優勢,助推了我國年出欄量從2015年的31.3億只增長到2023年的71.95億只的快速增長,滿足了人們對健康美味雞肉的消費需求,對我國肉類生產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中國農業科學家對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