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行業要聞 >> 正文
“三大文化”筑牢思政課建設的力量根基
來源:學習強國 時間:2024/9/10 18:50:04 用手機瀏覽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思政課建設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以“力量根基”定位三種文化形態之于思政課建設的重要作用,增強了文化賦能思政課建設的鮮明導向,指明了思政課實現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抓手,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根本指導。作為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者,要始終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為內容支撐,筑牢“三大文化”的力量根基,進一步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水平,為培養時代新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大文化”在思政課建設中的作用

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經千錘百煉而形成的深厚底蘊,是思政課建設中可廣泛結合的基礎性的教育資源。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的價值觀塑造,能幫助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提升思想境界、提升文化素養、增強自信力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日常,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重新解讀和闡釋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成分,充分彰顯中華傳統藝術、詩詞歌賦、民族民俗、思想文化、古代歷史人物及其事跡與思政課有機融合后的獨有魅力,引導大學生從思政視角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理解其在文化多樣性與交融性日益凸顯的今天所具有的時代價值,充分喚醒深藏在每個大學生血脈深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基因。

發揮中國革命文化的引領作用。經過歷史的磨礪與發展,我國革命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在近現代歷史斗爭中所形成的寶貴財富,在塑造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中居于核心地位,培育紅色底色,發揮引領作用。通過講述革命戰爭、革命英雄、革命事件等歷史,使大學生深入理解中國共產黨革命成功的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歷史邏輯,增進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制度的認同,促進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確立為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遠大目標,激發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先進意識。通過闡釋中國革命精神的內涵與價值,使大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底色,感悟繼承和弘揚革命精神的歷史重任,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增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內在動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時代價值。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時代發展的方向,體現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價值導向,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共同富裕、公平正義、和諧共生、誠信友善等理念,對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進步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思政課建設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核心內容,通過對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核心理念的深度解構和教育傳導,幫助大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涵與時代價值,培養其社會責任感,鼓勵其形成積極向上、艱苦奮斗、自立自強、銳意進取、改革創新的人生態度,引導其成為熱愛生活、積極奉獻、讓黨放心、勇擔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在思政課建設中發揮“三大文化”作用的原則

在思政課建設中融入“三大文化”,要始終堅持文化自信、歷史與現實相結合、與時俱進、協同育人等原則,以確!叭笪幕痹谒颊n建設中得到有效地融合和弘揚。

堅持文化自信。充分激發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革命文化的歷史自豪感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自信。在思政課建設中,要全面、深刻、準確地闡釋“三大文化”所蘊含的核心思想與價值觀念,不斷增強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精神標識和文化根基的認同感,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遍共識和價值認同。既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嚴守意識形態,又要堅持文化之間的交流互鑒,正面展示真實、立體、全面、深刻、生動的中國文化與中國形象,以此涵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與政治品質。

堅持歷史與現實相結合。要注重研究“三大文化”形成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基本走向,兼顧現實社會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確保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既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又能解答現實問題、滿足現實需要。通過講述中國故事、分析經典文獻、組織文化體驗等教學活動,深入挖掘“三大文化”之間及其內部各元素之間的內在邏輯,讓學生充分了解國情民情,做到精準釋義與有效傳承,避免對“三大文化”理解的簡化或誤讀,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感受“三大文化”的思想精髓,使思政課更具時代感與現實感。

堅持與時俱進。緊密結合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革,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及時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和方針政策融入思政課教學,確保思政課內容的時代性。堅持以開放的態度對待思政課建設,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學的新思路與新方法,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仿真等現代教學手段,不斷擴展思政課教學渠道,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效果。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社會,鼓勵其發揮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能力與心理的變化,提升思政課覆蓋社會熱點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感受黨的創新理論的實踐偉力。

堅持文化協同育人。“三大文化”在思政課建設中各有特點、各有優勢,要充分發揮其優勢,必須形成協同育人的合力。在思政課建設中,必須將不同文化元素與教育資源有效整合,加強“三大文化”之間的有機融合,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育人格局,確保教育資源能夠得到合理地利用,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文化滋養。文化協同育人的成效評估也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應建立完善的評估機制,注重收集學生的意見,及時調整和優化育人方案,提升育人效果。

“三大文化”筑牢思政課教學力量根基的實踐思考

建立文化資源庫,系統構建思政課程內容體系。由于思政課各門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存在相互滲透與一定程度的重疊,在構建思政課程內容體系時,需要從主導內容、基礎構建、通識內容等維度進行系統構建。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思政課內容體系的主導內容,涵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等,在突出其主導地位的基礎上,融入相應的專題性的文化資源。如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構建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國共產黨的民生觀、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民生理念所組成的文化資源庫,將其融入思政課教學。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加強思政課師資隊伍的建設是筑牢“三大文化”根基力量的關鍵?倳浿赋,要著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政治強是指從各方面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情懷深是指思政課教師要厚植家國情懷,把對家國的愛熔鑄于立德樹人的育人使命之中;思維新是指要具備廣闊的視野、開放的胸懷、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具備國際交流合作的能力;自律嚴是指嚴守政治規矩,具備大局意識,嚴格遵守黨的各項紀律和條例,在課堂上積極傳播正能量,確保教學內容的正確性與導向性;人格正是指具備高尚的人格魅力,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以自身良好的品德修養和言行舉止影響學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選拔與培養,通過專業培訓、實踐鍛煉等方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完善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激發思政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強化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推動思政課教師儲備人才培養工作,確保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校園文化是協同育人的重要載體。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通過各種顯性與隱性的方式明確辦學理念與所崇尚的價值觀。通過舉辦“校訓日”、主題活動等形式,向廣大師生積極傳遞這些價值觀。生動活潑地開展多元化的校園活動,通過舉辦文化節、講座、展覽等活動,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合作、清正廉潔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感悟“三大文化”,注重傳承與弘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和校園實踐活動,建立家、校、社會等多方聯動機制,形成合力,形成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結合本土文化資源,塑造有一定感染力和影響力的校園文化品牌,定期對校園文化氛圍進行評估和反饋。

綜上所述,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三種文化形態筑牢力量根基的無比重要性,思政課建設需要堅持文化自信、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等原則,系統構建思政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切實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的有效性,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作者:朱月晨,博士,講師,廣西財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2024中國制造業綜合實力200強暨中國裝備制造業百強榜單
全球智慧 · 全鏈驅動 | 維諦技術Vertiv™360AI智
甲烷燃料 ME-GI 發動機以超低甲烷逃逸率和卓越燃料效率
風電光伏發電合計裝機首超煤電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頂層設計文件發布 深入推
電力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新成效
油氣并舉 增儲上產
構建儲能市場化運營體系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