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地方動態 >> 正文
綠“建”城市 營造宜居新場景
來源:丁玲 時間:2022/12/26 0:07:01 用手機瀏覽

近年來,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始終把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放在首位,致力于將綠色宜居的內涵注入對城市發展的不懈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建設充滿創新活力的綠色之城。

破繭:建筑節能奠定城市綠色建設基石

在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上海市,人均居住面積不足7平方米,十年后,人均居住面積提升至11.8平方米。居住面積的問題解決之后,人們對住房的關注點開始逐步轉向舒適性的改善。當時,由于上海市夏季最高用電負荷逐年增長約10%,全面部署建筑節能工作、切實解決用電短缺問題已迫在眉睫。

經過實踐,2010年《上海市建筑節能條例》正式頒布,標志著上海市的建筑節能工作進入了法治軌道。上海市新建建筑嚴格落實建筑節能標準,并大力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新建和既有建筑同步發力,建筑能效水平不斷提升。截至今年11月,上海市節能建筑面積累計達7.3億平方米。

據了解,上海市是國內最早建設城市級建筑能耗監測平臺的省市之一。2012年7月,上海市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一期項目建成,以高標準通過驗收。隨著二期建設的推進,能耗監測平臺已發展成為由1個市級平臺、17個區級分平臺和1個市級機關分平臺構成,超過2100棟建筑、1億平方米建筑面積接入的“神經網絡”,為政府在節能領域的管理、分析、決策提供了重要支撐。2020年和2022年,能耗監測平臺還對上海市建筑用能進行了環比和同比分析,客觀反映了各行業的復工復產情況。能耗監測平臺的建成是上海市邁向精細化節能管理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蝶變:綠色建筑推動建筑領域全產業能級提升

世紀之交,上海市把握住了綠色建筑這一重大契機,勇立潮頭,以先行先試的創新精神和敢為人先的魄力勇氣,建成了全國第一座綠色建筑示范樓,掀開了國內綠色建筑新時代的新篇章。上海中心大廈和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等綠色地標紛紛建成,成為了上海市的綠色“名片”。

此后,上海市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綠色建筑推進之路。2014年,上海市發布《綠色建筑三年行動計劃》,成為全國第一個在各類民用建筑中全面實施綠色建筑要求的城市;2016年,上海市明確全面實施裝配式建筑,進一步推動綠色建筑產業的能級提升。隨著2021年《上海市綠色建筑管理辦法》發布,上海市綠色建筑發展也進入了長效法治的新時期。目前,上海市已將綠色建筑發展要求納入建設管理流程,形成全過程閉環管理。截至今年11月,上海市綠色建筑總面積達到3.2億平方米。

進入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對綠色建筑的規;l展提出了新要求,為了進一步突出建筑、交通、生態環境、資源能源等方面的集約發展優勢,綠色生態城區的概念應運而生。上海市建立了以規劃為先導、過程管控為抓手的全過程綠色生態城區推進模式。截至今年11月,全市已成功創建21個綠色生態城區,總用地面積約58平方千米。

攻堅:建筑工業化助力城市建設轉型發展

推廣裝配式建筑是實現建筑工業化、踐行“兩提兩減”(提高質量、提高效率、減少污染、減少人工)理念的關鍵途徑,也為建筑業的綠色化、低碳化發展提供了重要路徑。上海市是全國較早推進裝配式建筑試點的城市之一,建成了國內第一個裝配式住宅項目。

2016年被認為是上海市推廣裝配式建筑的重要節點,從這一年開始,全市符合條件的新建建筑原則上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同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上海市召開全國裝配式建筑工作現場會,肯定了裝配式建筑推進發展的“上海模式”。2017年,上海市入選“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19年,上海市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明確裝配式建筑實施范圍和相關工作要求的通知》,明確提出“新建建筑單體預制率不低于40%或單體裝配率不低于60%”的要求,這一指標體現了上海市裝配式建筑的技術先進性。

以2021年為例,上海市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達4859萬平方米,占新開工建筑總面積比例達到93.1%,居全國首位。截至今年11月,歷年累計的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總量已超過2億平方米。在裝配式建筑全面普及的背景之下,上海市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在數量和產能上都實現了倍增,這對建筑工業化產業鏈起到了極大的提振作用。

今年,《上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明確提出要把碳達峰的戰略導向和目標要求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組織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在此基礎上,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組織編制并發布了《上海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細化部署城鄉建設領域的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

上海市將以“人民城市”理念為根本遵循,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引領,全面啟動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行動,在新建建筑中推行能耗限額設計,著力推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碳建筑發展;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十四五”節能改造面積較“十三五”翻番;推進建筑工業化和智能建造協同發展;加大建筑可再生能源推廣力度,實現建筑從用能到產能的轉變;聚焦五大新城等重點區域,加快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為城市治理開出綠色“藥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內蒙古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2018國際建筑節能創新發展大會在北京舉行
合肥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可申報獎補
漁光一體:水上發電,水下養魚
售電行業出路:多元融合發展
大蒜都已“牽手”核技術 談“核”不必色變
環保部:成立專家團隊指導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
建筑垃圾資源化發展不盡樂觀 新興環保產業亟待配套政策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