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全球在建最大煤制氫PSA裝置在榆林一次開車成功,產氫總能力達每小時48萬標方。
該裝置由中國中化旗下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南院)提供自主核心技術、全套工程設計及國產化關鍵設備,是陜煤集團榆林化學公司煤炭分質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項目180萬噸/年乙二醇工程的配套裝置,項目投運后,將進一步緩解我國乙二醇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問題,推動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的進程,促進產業安全、綠色、創新發展。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公司“煤炭分質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項目”是目前在建的全球最大煤化工項目,對我國煤化工行業發展和走向起到關鍵性作用。作為該項目的重要配套,煤制氫單元采用了西南院自主研發的大型化PSA專利技術。與采用國外技術的同類裝置相比,氫氣回收率提高約3%,每小時增產氫氣約1.6萬方,按年操作時間8000小時計算,每年將增產氫氣1.28億方、減少煤炭消耗約8.9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2萬噸,將多創造上億元的經濟價值。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在能源結構中占主導地位,如何高效清潔地利用煤炭,是我國能源化工行業面臨的一大課題,也對我國的能源安全、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等都有著重大意義。PSA技術以產品純度高、回收率高、能耗低、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成為目前提純氫氣的主流技術.是煤炭資源高效清潔利用的重要手段。
此次全球最大煤制氫PSA裝置開車成功,攻克了大型化煤制氫裝置在工藝技術、設計制造等方面難題,實現了對國外技術的替代和超越,不僅搭建了由煤炭向石油化工產品轉化的橋梁,還有效實現了資源回收、污染治理和碳減排。
西南院作為我國碳一化工發展的引領者、變壓吸附技術領域的創立者和工程化的集大成者,其自主研發的大型化PSA系統工程技術實現了對國外技術的替代和超越,在全球已建成了上千套各類PSA提氫裝置。以PSA技術為核心的工業排放氣綜合利用成套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不僅可以實現資源回收、污染治理和碳減排,引領氣體吸附分離技術的發展,更不斷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貢獻力量。(張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