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綠色、低碳理念已逐步融入工業經濟發展。記者從江蘇省工信廳獲悉,根據江蘇省“十四五”工業綠色規劃的要求,江蘇將積極探索開展“近零碳園區(工廠)”和“碳中和工廠”建設,選擇有條件的地區和工業園區開展“碳排放達峰先行區”創建示范。
2021年5月,江蘇首個零碳產業園落戶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選址位于太湖灣科創城,探索設立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核心區,即通過與行業頭部企業合作,選定新址建設或利用現有科創載體資源成立專業園區進行打造。核心區突出“零碳”“低碳”主題,以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行業示范為主線,打造低碳產業核心區,以核心區的試點示范帶動整個24平方千米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太湖灣科創城)片區的技術應用推廣,從而進一步帶動無錫高新區、無錫市綠色低碳循環高質量發展。業內人士認為,該低碳示范工程,實現了地方政府+企業+金融三方合力,這是加快推進低碳技術應用和機制模式的一次創新。
江蘇省工信廳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江蘇累計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174家、園區14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4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此外,還成功培育第一批97家省級綠色工廠;19家企業承擔國家綠色制造系統集成建設項目,25家企業入選國家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名單,4家企業列入國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名單。
近日,華夏雙碳能源研究院發布的《零碳產業園區數字化發展白皮書》指出,園區等公建類資產是未來減排應用的主要市場,因為公共建筑碳排放占比為30%,是當前減碳改造最具潛力的業態。
實現零碳園區離不開數字科技的加持,而零碳園區數字化已經取得一定的實踐成果。例如,基于園區建造場景,減碳價值可以體現在針對工地現場能耗監測管理上,用數據反向約束施工流程標準化,降低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趫@區的運營場景,實現園區安全、節能、高效運營的同時,推動智慧園區碳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的落地,實現碳資產的保值增值。
分析機構認為,零碳園區不應該簡單理解為技術層面的基建更新,碳金融配套服務建設也是推進產業雙碳轉型的重要抓手。從發展規模來看,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是碳金融的支柱性產品,綠色保險、碳交易等也隨著碳金融概念的普及高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