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國內資訊 >> 正文
芻議“源網荷儲一體化”
來源:能研慧道 時間:2022/1/21 13:06:38 用手機瀏覽

今年以來,“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概念已經成為熱點領域,也成為未來能源系統,特別是電力系統發展的重要趨勢。

筆者認為,“源網荷儲一體化”的核心是“荷”,其次是“網”,“儲”只是手段,F在的很多“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普遍過于注重“源”和“儲”,以為波動性的新能源配上儲能就萬事大吉,解決一切問題。但筆者對此難以茍同,并在此提出對該發展趨勢的認識,供批評指正。

(來源:微信公眾號“能研慧道” 作者:李鵬)

被“低估”的荷側資源

長久以來,交流電力系統自身都是以火電(煤電或者燃氣發電)為主要的支撐電源,這樣的系統優點突出——一方面是有足夠的轉動慣量,系統的穩定性好;另一方面是有足夠的靈活性,發電出力可以緊密追隨負荷的波動,實現“源隨荷動”。

但是在碳中和的場景下,電源側的火電機組將逐步退出運行,改由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能源成為主體電源。風電、光伏除了自身的波動性和隨機性特點外,可控性差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特別是低谷負荷的正向調頻能力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若以延續原有的模式來保障負荷的剛性需求將會付出巨大的成本。站在綠色、安全的角度做好能源電力經濟這篇大文章,首先需要系統的運行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我國現行的系統運行邏輯和電價體制下,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的電能量價格未能得到明確的區分,用戶側的靈活性也幾乎沒有被予以考慮。理論上,在不考慮新建電網基礎設施的前提下,由電網解決電力電量平衡是最經濟的方式,但是由此帶來的新增電網投資需求,使得這個理想結論并不是現實,而能源的就近平衡在多數情況下則更具經濟可行性。

在未來發電側靈活性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要保障系統的穩定運行,用戶側必須要深度參與到系統運行的調節中來,并通過靈敏的價格信號充分挖掘用戶側的靈活性潛力。為用戶提供供電服務的服務方也必須深入研究負荷的特性,在此基礎上提出成本最小的供電方案。這也必將是未來綜合智慧能源競爭的核心賽道——誰能夠更深入、更透徹地研究用戶的用能特性,并且能夠用更低的成本和更少的碳排放滿足用能需求,誰就能夠在未來贏得用戶。因此,在面向未來的“源網荷儲”供能體系中,“荷”將處于主導地位,其除了是能源服務的甲方之外,也將成為系統靈活性的必要來源。

有待“數智化”賦能與重構的網側資源

事實上,單一負荷的靈活性調節幅度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要深度挖掘用戶側的靈活性,還必須將不同種類的負荷連接起來,充分發揮其互補效應。以辦公場所來說,通常白天工作時間是用電高峰時段,而夜間是路燈等照明設備的用電高峰時段,通過負荷的相互匹配,就可以大大減少對于系統靈活性的需求。這樣的做法在之前的調度機制下雖然有所應用,但是基本上是被動的。

因此在新型電力系統中,更需要綜合智慧能源服務的提供方主動去尋找時間和空間上可以實現互補的負荷,并通過算法充分優化,最終形成虛擬電廠,因此,網側資源的重要性則更加凸顯。未來,除了傳統的物理網絡之外,源、網、荷、儲中的“網”將更可能是嫁接在傳統物理網絡之上的數據網絡,目前現行的配電網絡也必然重構——從目前的單向能源流向雙向能源流和多向信息流的網格化網絡轉變,實現有效精準控制。

助推系統運行方式衍化的源側資源

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并不單純是零碳、低碳電源對于傳統火電機組的簡單替代;隨著風電、光伏的規;l展,其自身的形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

從用能效率提升的角度來說,能源的就近生產和利用是效率最高的方式,也是最有利于實現“源荷互動”、體現負荷側靈活性價值的方式。未來,分布式新能源電源將成為源側重要的增量來源——除了自身的發展潛力外,分布式新能源更能有效適應源網荷儲的互動需求,這也將成為其規;l展的重要推力;同時,分布式電源與負荷的有效互動,將會極大地助推目前電力系統平衡方式的衍化,逐步從所有的調節需求統一到大網來滿足,過渡到更小的平衡單元,微電網和局域電網也將成為“源網荷互動”的主場。

需要正確定位的儲能資源

當前,儲能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提升了人們對于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信心。但是到目前為止,真正推動儲能技術進步的應用場景仍然是已經成熟的動力電池領域。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的應用僅僅是開始,未來還需要大量的技術研發和實踐積累,短時間內難以成為保障系統穩定運行的主體力量。

畢竟,儲能的本質是一種特殊負荷,在合適的網絡節點進行配置,可以有效地彌補源、網、荷關鍵環節靈活性不足的問題,保障局部系統的穩定運行;只有當儲能裝置發出的電能量替代了系統最尖峰負荷的少量電量,才能真正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儲能絕非是源網荷鏈條上滿足所有靈活性需求的唯一解決方案,如果以現有思路配置儲能,將會造成巨大的投資浪費,也會推升用戶側的用能成本。

因此,“源網荷儲”中的儲能應該是一個補充能源的角色,要在深入研究系統運行需求的基礎上按照最小化配置的原則合理在關鍵節點配置儲能并優化其運行方式,確保配置儲能裝置后系統總體運行成本保持平穩。因此,在源網荷互動的產業鏈條上,首先應該優先挖掘用戶側的靈活性,其次是充分利用發電側和大電網的靈活性,儲能裝置應該是最后的選擇。

綜上,“源網荷儲一體化”概念的提出絕不應該是原有的系統運行方式的優化和改良,而應該是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根本性改變,是能源產業發展的全新理念。未來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也應該是“自下而上”、從園區局域網或微電網等局部開始的創新,最終改變整個網絡的物理架構和運營機制。

因此,在系統網架結構和運行機制設計中,一定要摒棄掉原有的思維,重新構建以用戶為核心的全新電力系統運行方式,這就必須要保證價格信號的靈敏性和有效性,也正因如此,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不僅是當務之急,而且是必然選擇。

本文作者系國家電投戰略規劃部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貴州2022年度風光項目申報:按照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
200MW光伏+20MW/40MWh儲能 中哲集團與海海西州政府簽署
對我國“雙碳”戰略的思考1:單打獨斗不是出路
杭州首座能“降碳”還能“呼吸”的變電站開建
300億投向制氫/源網荷儲等!大唐內蒙古簽訂500萬千瓦清
國際能源署:2020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驟
福建首單碳排放權綠色信托發行
陳顯順:我國清潔能源發展前景廣闊 碳中和政策有望再超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