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重申復興核能立場后,該國目前唯一在建、已嚴重拖期的核電項目宣布再次推遲裝料時間,無形中對該國核能戰略造成了打擊。
法國生態轉型部國務秘書貝朗熱爾·阿巴(Berangere Abba)近日在參議院辯論中表示,法國政府預計在2023年左右提交新的核反應堆計劃,以期新電站能夠在2035年至2037年投入運營。她表示,新建的核反應堆將采用EPR2型號,一種由法國電力集團EDF開發的EPR機型的升級版,EDF已向法國核安全局提交了EPR2的安全設計文件,監管部門已驗證了設計大綱。
Abba補充說,新建反應堆的確切數字將“很快”公布。
據悉,EDF已經提交了一份可行性報告,以約500億歐元建造六臺EPR2機組。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受《巴黎人報》的新年采訪時也強調了核能對于歐洲能源轉型的重要性。這是他自去年11月公開表示要重啟新建核電后的最新表態。
去年秋冬以來,歐洲諸國深陷能源危機之中,馬克龍罕見地一改對核電的態度!盀榱舜_保法國能源獨立和實現我們的(氣候)目標,尤其是2050年碳中和,我們將重新啟動國內核反應堆建造,這是數十年來首次重啟!瘪R克龍當時在全國電視講話中稱,為了將能源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減少對外國的依賴,法國必須在節約能源的同時,在本國的土地上投資無碳能源。
作為鋪墊,法國還在力主將天然氣和核能發電貼上歐盟“綠色標簽”,這意味著相關投資被視為可持續投資。過去一年,歐盟一直就可持續能源投資分類清單展開辯論,核電始終是爭議的焦點。德國媒體援引歐盟外交官透露,法國通過密集的幕后談判,說服了歐盟多數國家,接受核能成為歐盟“可持續能源分類標準”的一部分。
法國是全球對核能發電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根據法國輸電系統運營商RTE的實時數據,核電在該國電力供應中的占比超過70%。國際原子能機構數據庫顯示,法國56個運行核反應堆中役齡最久的為1979年投入商運的BUGEY電站,距今已經43年,最“年輕”的機組在2002年1月投入商業運行。其所有在役核電站的平均年齡約為35年左右。
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暴露該國能源進口的脆弱性之后,法國于次年推出梅斯默計劃(Messmer),核電建設快速擴張,這也令法國成為歐洲最大的電力凈出口國。近幾年來,法國的核電發展政策幾經搖擺。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法國決定削減核能在本國能源體系中的比重。2014年,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決定,到2025年將核電占比從75%降至50%。次年頒布的《綠色增長能源轉型法案》要求,減少核電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并擴大可再生能源占比。馬克龍上臺后對既有的能源轉型規劃進行了評估,發現大幅度削減核電、2025年占比降至50%并不現實,屆時可再生能源還難以填補電力缺口。2019年,法國生態轉型與團結部公布了一份未來10年能源發展規劃草案,把核電占比削減至50%的計劃從2025年推遲到2035年。
馬克龍重新寄希望于核電,是法國大選臨近、站在能源轉型的十字路口遭遇歐洲電價飆升突襲后的選擇。
該國最大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UFC-Que choisir曾發布報告,法國的電費調控價(TRVE)的不含稅價格在2022年初將上漲11.3%,含稅價格將上漲近10%,用電取暖的家庭每年電費平均要多花150歐元,呼吁政府對此進行干預。今年4月,法國將迎來總統選舉投票。
對于已有十余年未在本土開工新核電站的法國來說,唯一在建核電項目的嚴重拖期和超支對其復興核能計劃造成了打擊。
EDF近日宣布,弗拉芒維爾(Flamanville)核電廠3號機組的投運時間再度延期,機組裝料時間由2022年底推遲至2023年二季度,預計項目完工成本也增加3億歐元(約合3.43億美元)至127億歐元(約合145.3億美元)。
這一數字約為該項目最初造價預測的4倍。EDF強調,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得相關準備工作實施起來更加困難。弗拉芒維爾3號機組是法國本土首臺EPR機組,2007年開工,原計劃于2013年投運,目前看來將拖期超過10年。法新社援引該國綠黨總統候選人雅尼克·賈多稱,弗拉曼維爾的超支是“一場以法國公眾為代價的慘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