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規模碳市場進入最后的啟動倒計時。6月22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下稱《公告》),公布交易方式、交易時段等細則。作為首批納入行業,2000多家電力企業將參與交易。
《公告》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負責組織開展全國碳排放權集中統一交易。根據生態環境部的相關規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成立前,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交易機構)承擔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下稱交易系統)賬戶開立和運行維護等具體工作。
交易方式上,碳排放配額(CEA)交易應當通過交易系統進行,可以采取協議轉讓、單向競價或者其他符合規定的方式,協議轉讓包括掛牌協議交易和大宗協議交易。
其中,掛牌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大申報數量應當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交易主體查看實時掛單行情,以價格優先的原則,在對手方實時最優五個價位內以對手方價格為成交價依次選擇,提交申報完成交易。同一價位有多個掛牌申報的,交易主體可以選擇任意對手方完成交易。成交數量為意向方申報數量。開盤價為當日掛牌協議交易第一筆成交價。當日無成交的,以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為當日開盤價。收盤價為當日掛牌協議交易所有成交的加權平均價。當日無成交的,以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為當日收盤價。
掛牌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10%之間確定。
大宗協議交易單筆買賣最小申報數量應當不小于1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交易主體可發起買賣申報,或與已發起申報的交易對手方進行對話議價或直接與對手方成交。交易雙方就交易價格與交易數量等要素協商一致后確認成交。大宗協議交易的成交價格在上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30%之間確定。
根據市場發展情況,交易系統目前提供單向競買功能。交易主體向交易機構提出賣出申請,交易機構發布競價公告,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方按照規定報價,在約定時間內通過交易系統成交。交易機構根據主管部門要求,組織開展配額有償發放,適用單向競價相關業務規定。單向競價相關業務規定由交易機構另行公告。
關于交易時段,《公告》稱,除法定節假日及交易機構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掛牌協議方式的交易時段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協議方式的交易時段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采取單向競價方式的交易時段由交易機構另行公告。
《公告》還提出,對于交易主體的異常業務行為及可能造成市場風險的交易行為,交易機構可以采取電話提醒、要求報告情況、要求提交書面承諾、約見談話,以及公開提示、限制資金或者交易產品的劃轉和交易、限制相關賬戶使用等處理措施。交易機構按照規定提取風險準備金,當風險準備金余額達到交易機構注冊資本時可不再提取。
從“十二五”試點先行,到“十三五”籌備全國市場,歷經十年試點探索,全國碳市場已呼之欲出。作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重要抓手,自2020年12月以來,全國碳市場建設蹄疾步穩。
2020年年底,生態環境部以部門規章形式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了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市場參與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及全國碳市場運行的關鍵環節和工作要求。印發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公布包括發電企業和自備電廠在內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正式啟動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全國碳市場覆蓋排放量超過40億噸,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今年5月26日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近期,按照有關要求,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已通過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基本完成配額預分配工作。生態環境部已組織有關單位完成上線交易模擬測試和真實資金測試,正在組織開展上線交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擬于今年6月底前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