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風光電價政策出爐。國家發改委6月11日公布《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對新能源上網電價作出指導。
根據《通知》,2021年起,對新備案集中式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和新核準陸上風電項目(下稱新建項目),中央財政不再補貼,實行平價上網。上網電價按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執行;新建項目可自愿通過參與市場化交易形成上網電價,以更好體現光伏發電、風電的綠色電力價值。
對目前成本仍然較高的新能源類型,《通知》將定價權下放到省級價格主管部門:2021年起,新核準(備案)海上風電項目、光熱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由當地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具備條件的可通過競爭性配置方式形成,上網電價高于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的,基準價以內的部分由電網企業結算。
《通知》還稱,鼓勵各地出臺針對性扶持政策,支持光伏發電、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光熱發電等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該文件自2021年8月1日起執行。
隨著風電、光伏發電成本快速下降和競爭力提升,度電成本相比于火電的優勢逐步顯現。近兩三年來,風電、光伏補貼“收口”的政策導向已十分明顯。
所謂平價,在業內指的是風電、光伏發電相對于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而言的經濟性指標。兩者持平,意味著風光電與煤電的上網電價相當。補貼退出后,風電、光伏究竟執行怎樣的電價機制,業界翹首以盼。
2009年以來,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通過標桿電價、電價退坡以及指導價等相關機制,顯著推動新能源行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成本降低。截至2020年底,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達到約5.3億千瓦,是10年前的18倍。光伏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光伏要靠補貼才發展肯定是不行的,得有內生增長和競爭力。近年來,風光電行業補貼持續退坡,逐漸步入無補貼平價時代。
按照歷來的政策出臺流程,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出臺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在明確前述項目中央財政零補貼基礎上,提出“2021年,新建項目保障收購小時數以內的發電量,上網電價繼續按‘指導價+競爭性配置’方式形成!边@一度在光伏業內引發大討論,導致行業預期風電、光伏發電的上網綜合指導價將結合市場化交易電價確定,較燃煤發電基準價略低。有光伏組件廠商高管曾對澎湃新聞直言,一步跨越到平價甚至低價,過渡空間小,步子是否邁得太大有待商榷。
因此,11日正式發布的《通知》取消了征求意見稿中的“指導價”,將上網電價明確為煤電基準價并網、不競價,這高于業內對該政策的此前預期,有利于穩定新能源投資預期,兼顧了成本下降、政策連續性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
對于這一調整,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同時為支持產業加快發展,明確2021年新建項目不再通過競爭性方式形成具體上網電價,直接執行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這釋放出清晰強烈的價格信號,有利于調動各方面投資積極性,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產業加快發展,促進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對此分析稱,明確將上網電價確定為燃煤發電基準價,且不再要求通過市場競爭性配置形成,給予行業清晰、穩定的預期,可避免價格波動影響金融機構、投資者對新能源發展的信心,有利于做好新能源由政策扶持向市場化發展的過渡。
“取消‘指導價格’,有利于提高項目收益預期!眹野l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認為,原征求意見稿中的“指導價格”的形成統籌考慮2020年各地燃煤發電基準價和市場交易平均價分省確定,因此指導價普遍低于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锻ㄖ访鞔_新建項目上網電價按照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執行,有利于提高項目IRR水平。
國家發改委方面表示,在研究制定2021年上網電價政策時,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保障新建風電、光伏發電項目能夠實現較好的收益,以充分發揮電價信號作用,合理引導投資、促進資源高效利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測算,在執行各地燃煤發電基準價的情況下,2021年新建光伏、陸上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全國平均收益率均處于較好水平,資源條件好的省份的新建項目、技術和效率領先的新建項目能夠實現更好的收益。同時,考慮到部分用電企業希望與新能源發電企業直接開展市場交易購買綠電并支付更高價格,《通知》明確新建項目可自愿通過參與市場化交易形成上網電價,以更好體現光伏發電、風電的綠色電力價值。
與大型地面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電站不同,戶用分布式光伏項目今年仍享有補貼。
近期,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2021年新建戶用分布式光伏項目國家財政補貼預算額度為5億元,預計補貼標準約每千瓦時3分錢。下一步,主管部門將進一步細化具體實施政策,確保全年新建戶用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網規模達到1500萬千瓦以上。
“新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可調節性差的特征,在電力系統中與燃煤發電并不‘同質’,因此其上網電價執行燃煤發電基準價,本質上仍存在電價補貼。但與存量項目補貼主要來自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不同,平價補貼全部由當地電力消費者而非全國電力消費者承擔!敝袊暧^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所研究員楊娟撰文分析稱,新建項目上網電價按各地燃煤發電基準價執行,將有利于促進新能源在地區間的合理布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楊娟表示,越是資源條件好、建設成本低、投資和市場條件好的地區,越傾向于在本地新建新能源項目。2019年和2020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試點項目規模已達7760萬千瓦,積累了較好的平價項目開展經驗。反之,其他地區為完成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則傾向于更多地外購而非全部自建新能源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