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殖列傳|光伏長跑者高紀凡:世界第一有時是“圈套” |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1/5/24 7:44:47 用手機瀏覽 |
《史記·貨殖列傳》是最早專門記敘從事“貨殖”(商業)活動的杰出人物的史書著作,司馬遷闡釋的經世濟民的經濟思想和商業智慧,被譽為“歷史思想及于經濟,是書蓋為創舉”。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世界經濟結構、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在這場大變局中,所有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企業家、創業者、打工人的故事,都值得被銘記。我們推出《澎湃財經人物周刊·貨殖列傳》,講述全球化時代大潮中的商界人物故事。
他們為時代立傳,我們為他們立傳。
與高紀凡的會面時間幾經臨時調整,最終推遲到晚上9點過后。置身于疫情后首個線下大型國際論壇博鰲亞洲論壇的會場,高紀凡的行程愈發緊湊,即便在轉場途中,也隨時路遇熟人與他攀談起來。
高紀凡是天合光能的掌門人,2020年天合光能的光伏組件出貨量位于世界前列。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光伏產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生力軍”。
相比于八年前他首次參加博鰲時,光伏發電無論是產業規模、競爭力還是受聚焦程度均出現了巨大變化。2013年的中國光伏行業冰火兩重天,歐美“雙反”令產業進退維谷,“國八條”出臺快速打開國內需求。彼時,國內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不足2000萬千瓦,到2020年底已達到2.53億千瓦。中國光伏制造業、光伏發電裝機量和發電量持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度電成本10年降低90%。
在爆發式增長的黃金年代,中國光伏領域曾上演堪比互聯網的超級造富神話,許多人倏忽登頂,又驟然隕落。與曾經盛極一時、后因盲目擴張從“中國首富”交椅上跌落的施正榮、彭小峰相比,高紀凡相對低調。但行業跌宕起伏及技術快速迭代中,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光伏企業家的高紀凡帶領天合光能成功抵御數次行業寒冬。在光伏圈內,高紀凡是冷靜、沉穩型企業家的代表。
“嚴謹”,是眾多光伏業內人士及天合員工對澎湃新聞評價高紀凡時最高頻出現的形容詞。這一性格特征,是天合光能20余年來在行業驚濤駭浪中始終保持穩健的關鍵。但要在幾輪寒潮來臨之前就率先敏銳備戰“御寒”,光靠嚴謹還遠遠不夠。憑借高紀凡的預判力、決斷力和屢屢“不按常理出牌”,天合光能數次成功穿越了周期。
“從早期簽(硅料)長單到后來持有電站,光伏行業的‘坑’很多,重資產要是投得不好也是個‘坑’!绷糁删毚珙^的高紀凡說話不徐不疾,他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經營光伏企業“高難度”。這是由于,該產業的影響因素不僅源自技術、供應鏈等層面,且極易受全球化貿易政策波及,“小黑天鵝”事件不斷發生。如今,光伏立于碳達峰、碳中和的光環中心,他仍審慎坦言“整體挑戰不比過去小,甚至更大”,因為全行業要站在更高的緯度上應對挑戰,“緯度越高,不確定因素越多!
“這個行業就是這樣,像在暴風雨中前行!备呒o凡認為,光伏企業要在大起大落中控制風險,在重資產下踩準技術迭代節奏,考驗的是規模管理和時間管理能力,一種微妙的平衡術。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
技術型企業家的“連續創業”
在博鰲亞洲論壇貴賓休息室坐定,忙碌了一天、一身正裝的高紀凡臉上看不出倦意。點完兩杯大紅袍,他回答了澎湃新聞記者關于企業經營、行業擴產現狀及碳中和的一系列提問。在長達100多分鐘的對談中,他時而放松地靠著椅背,時而面色冷靜地陷入極短暫的思考,沒有回避任何一個提問。聊到中國光伏行業發展史上的多個“至暗時刻”時,他的語氣已頗為淡然。
1997年創立天合時,高紀凡已過而立之年,是一位“連續創業者”。
1985年南京大學高分子專業畢業后,他赴吉林大學攻讀物理化學專業碩士。一開始,他打算投身量子化學領域并將其發揚光大。拿到碩士學位后,因為相信“中國不缺寫書做學問的人,缺的是把知識轉化成財富的企業家”,高紀凡放棄加州伯克利大學繼續深造的機會,開始南下創業。
書生下海,須兼具專業知識和商業智慧。高紀凡志在做專家型的企業家,而不只是研發新產品的專家。
1992年,懷揣從廣東淘得的第一桶金,高紀凡回到位于長三角的家鄉江蘇常州,創辦了武進協和精細化工廠,后于1995年開始從事幕墻制造業務。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選擇了氟碳鋁板幕墻——一種歐美國家已在使用的新型建筑外裝飾材料。就在國內很多建材專家對此還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嗅覺靈敏的高紀凡決心要吃這只“螃蟹”。
在鋁板幕墻業務做到年增長率50%時,他再次嗅準了商機,有新的靈感:他決定再次轉型,投入光伏行業。
那時的鋁板幕墻已成為建筑外墻新寵,擁有頗高資信度和可觀市場占有率的高紀凡和天合,為何另辟蹊徑,投身市場前景尚不清晰的光伏產業?
京都會議和京都議定書讓他看到二十一世紀低碳發展的大趨勢,令他深受啟發的是“美國百萬光伏屋頂計劃”:彼時,克林頓政府宣布,到2010年在商住建筑、辦公大樓安裝100萬套太陽能光電系統進行屋頂發電。高紀凡判斷,太陽能發電技術的市場前景和社會效應無可估量,他立志要在中國做“百萬光伏屋頂項目”。
不過,彼時光伏發電還屬于奢侈品。2000年,光伏發電成本高達近50美分/千瓦時。當歐洲光伏市場在政策扶持下開始高速增長,對于中國而言,這種昂貴的清潔能源還難覓其應用市場。
20世紀初,德國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光伏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帶動全球光伏需求大幅增加。不少中國光伏企業從中獲得了豐厚的收益,并不斷加大投入、擴張產能。
有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至2011年,全球光伏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為53%。2003年至2007年,中國光伏產業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91.3%。用了不到十年時間,作為市場后進入者的中國企業打造出一個世界級產業。
高增速光鮮一面的背后,早期的中國光伏產業主要集中在中游電池組件領域,上游晶體硅材料、下游光伏發電市場則高度依賴海外。
2006年12月,天合光能登陸紐交所,是繼尚德電力之后第二家在紐交所上市的民營太陽能公司。當時,為硅料而瘋狂的陰云已籠罩在中國光伏行業上空。
高純多晶硅料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重要原材料,對于光伏產業而言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提煉過程技術要求很高,當時世界上掌握多晶硅成熟生產技術的廠家不到十家,德美日三國企業占據95%以上的市場份額,形成絕對壟斷。2005年,國內第一個多晶硅生產項目在洛陽建成投產。僅僅三年時間里,由于歐美國家光伏電池需求猛增,國際多晶硅價格一路瘋漲,從每公斤22美元飆升至2008年的500美元。
巨額利潤吸引大量光伏企業和其他跨界企業斥巨資涌入多晶硅行業,光伏圈一下子進入了擁硅為王的時代。
高紀凡不是沒對上游硅料的莫大誘惑動過心。
2007年,天合光能初步決定進入高純度多晶硅制造項目,在連云港與地方政府簽了投資額達10億美元的多晶硅項目意向書,預計在2012年前全部建成。但數月后他決定叫停該項目。
高紀凡曾對媒體解釋稱,停止這一龐大項目的根本原因既有當時重新評估該行業會嚴重過剩,更是“多晶硅這一化工產業,我們還很不熟悉,如果僅僅是為了解決原材料短缺去做,我們不能做到全球領先,這與我們做就要做到全球領先的戰略不符”。
這次“爭上游”的剎車,令天合避過了多晶硅價格暴跌的行業危機。到2011年,多晶硅價格已回落至每公斤35美元,一大批企業隨之被擊垮。
2008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光伏行業迎來第一波寒潮。
危機爆發前,在美國資本市場完成原始積累的光伏企業投下重金布局全產業鏈。高紀凡另辟蹊徑,模仿汽車行業,自建天合光伏產業園,引進一批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入駐園區,給天合光能做配套。當風暴來臨,天合相比于自建產業鏈的同行而言包袱小,受到的影響也較小。
在產能面前,高紀凡始終保持審慎。許多同行在大肆擴張產能時,天合光能反其道而行之,在擴產能上控制節奏,在研發上加大力度!2010年,我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建立了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备呒o凡稱,“當時很多企業把幾十個億甚至上百億全去投產能,但是我們更重要的是搞科技創新!
如果說謹慎可以令企業避開部分外來重創的話,要想在市場洗牌中突出重圍,必須居安思危、具備前瞻性眼光,做些不走尋常路的理性“冒險”。
光伏行業是一場長跑,有時須主動減速
很快,第二次寒潮來襲。
2011年,德國光伏企業SolarWorld美國分公司牽頭聯合其他6家匿名企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申訴,要求美國政府向中國出口美國的光伏產品晶硅電池進行“雙反”調查。由于在出口到美國晶硅電池產品的中國企業中,尚德、英利、天合和阿特斯占據著前四名,因而這四家企業被公認為此次“雙方”調查的領頭人。
在一次與之相關的發布會上,上述四家企業的創始人同臺面向百余家中外媒體。相比于同行,高紀凡在該場合說的話并不算多,但天合光能的一系列避險行動已經啟動。
《中國企業家》雜志的一篇報道曾援引一份第三方研究機構的數據,2012年12月,美國首次對華晶體硅產品實行“雙反”制裁,對華光伏企業征收18.32%-249.96%的反傾銷稅、14.78%-15.97%的反補貼稅,兩稅合并扣除10.54%的出口補貼后,其中無錫尚德和天合光能的合并稅率分別為35.97%和23.75%,其余59家應訴企業合并稅率為30.66%,非應訴企業的合并稅率超過250%。
在競爭者中,天合光能的稅率是最低的。上述報道還稱,其實在“雙反”前,天合在美國就有一些合作和布局。美國提出“雙反”當年,高紀凡立即行動,提出鞏固并提高美國市場,并迅速通過外包的形式讓海外企業生產組件。
在行業洗牌后的2014年,天合光能率先擺脫困境,實現正利潤,在逆勢中第一次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光伏組件供應商。2015年,再度蟬聯。但當第一的興奮,逐漸轉變為焦慮。
“光伏行業是一場長跑。你一直跑在第一,實際上是很辛苦的。要擋風擋雨,腳下還不知道踩到什么東西!备呒o凡感慨著“做老大不易”。到了2016、2017年,他和團隊看到光伏技術即將迎來大改變,“多晶向單晶轉變、小尺寸向大尺寸轉變,在過渡過程中,很多設備可能投了兩年就被淘汰,包袱就會很重。而且隨著光伏成本越來越低,光伏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大廣泛!
他決定主動減速,嚴控對產能的過度投資,為未來謀篇布局,把發展光伏智慧能源整體解決方案作為新的發展重點。
出貨量排名從全球第一后退至第三,一度引發外界的質疑!白隽说谝辉偻讼聛,外界總歸會有一些評論,(比如天合光能)是不是沒力氣了,或是沒資金了等等。但我覺得這些都無所謂吧。一個企業核心問題還是要能夠好好活下去,在活下去的基礎上抓住新機遇。”談起光伏行業頗為流行的“爭老大”風氣,高紀凡顯得并不在意。
但在當時的行業大氛圍中,這種急流勇退的做法也導致了天合內部的一些不解!坝懈吖苤毖阅惴胖鴱婍棽蛔,好好的有錢不賺,去發展新業務?但很多時候,你得做一些和人家不一樣的東西才行。2010年天合建了‘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搞技術創新,到了2013年行業大幅調整后,很多工廠幾乎免費來給我們托管,租賃使用和并購都很便宜!
“一條魚在太湖里面可能是最大,但你一旦跑到東海,可能就不是了,再跑到太平洋就更不是,成為第一的時候你要做的是趕快離開這個區域,到一個更大的區域!睂τ谑澜绲谝唬诟呒o凡看來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個“圈套”,要走到最高處,必須逃離這個圈套。在天合,他主張淡化“誰是第一,誰是第二”的概念。
時至今日回過頭看,他認為,正是因為始于2016年的謀變,才換來了現在理想的產能結構!安灰獱幰粫r之名,活得下去才能跑得更好更遠。”
2018年6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發布史上最嚴苛光伏政策(“531新政”),給連年來高速發展的中國光伏產業踩下一腳“急剎車”。盡管能源主管部門在早前曾釋放過“將嚴控光伏發展規!钡男盘、業內對此有心理預期,但在這份嚴苛程度超預期的政策文件正式出臺后,全行業一時哀鴻遍野,紛紛感慨“一夜入冬”。
在補貼壓力過大、國家還在大力下降社會用電成本的新常態下,高歌猛進、烈火熬油的行業發展勢頭不可持續。新政發布數天后,高紀凡等光伏龍頭企業一把手赴國家能源局參與座談,反映和匯報新政出臺對行業的影響并提出有關建議。
高紀凡對澎湃新聞回顧說,正是由于全球組件銷量第一之后的轉型升級,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新政帶來的陣痛。2018年時,天合光能的業務不僅包括光伏組件的制造銷售,還發展了電站開發、分布式光伏系統、智能跟蹤支架、儲能、能源互聯網等業務。
2020年6月,從美股退市三年后,天合光能登陸科創板!安灰盐覀兛闯梢粋二十幾年的公司,看作是一家一年不到的公司就行了。我們現在也是后浪!彼ρ缘馈
對該公司來說,去年還有另外兩件大事:與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構建“600+產業創新生態聯盟”,推出210大尺寸硅片、電池及組件,以及組件功率突破600W。
“這輪擴產潮與10年前有很大不同”
2021年以來,蔓延至光伏全產業鏈的漲價潮愈演愈烈。上游硅料高位報價已飆升至200元/公斤,較年初翻倍,并向中游硅片、電池、組件等環節層層傳導。產能釋放較慢的硅料在終端需求不溫不火的情況下仍在持續突破高點,令下半年的價格趨勢更加難以預判。此外,光伏輔料、EPC成本也隨大宗商品漲價潮不斷攀高。
剛剛步入“平價上網元年”的中國光伏行業,正遭遇始料未及的巨大挑戰。
另一方面,制造鏈擴產再次成為潮流。去年中國明確提出“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來,光伏業內掀起一輪大規模擴產。硅片環節最為激烈,由于硅片的技術門檻相對硅料、電池等環節要低,一批跨界玩家跑步進場。
這一幕似曾相識,不禁讓人聯想起十年前的擴產場面。據經濟日報報道,2008年至2012年期間,中國光伏產業高速擴張,全國有300多個城市上馬光伏項目,20余個城市要建千億元產業基地。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光伏企業爭相擴張,導致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整個中國的光伏產能比全球需求量還大一倍以上。
結果,金融危機爆發后歐洲國家紛紛取消太陽能補貼,多晶硅價格狂瀉,后又遭遇歐美“雙反”,國內光伏企業哀鴻一片,全線虧損。曾經的光伏巨頭無錫尚德、江西賽維負債數百億元之后轟然倒下。
又一場擴產狂熱中,上述情景會重演嗎?
被問及此,經歷過幾輪行業擴產的高紀凡并沒有浮現出擔憂的情緒。他看法是:此一時彼一時,兩者很不一樣,要與時俱進看。
“碳達峰、碳中和的大環境下,很多企業,不管是原來就在行業內的還是新進入者,看到行業景氣、有市場機遇就進來,這可以理解?傮w來說,這次擴產和10年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彼f,在10年前的擴產中,由于產業基數小,刷新產能紀錄很容易,幾乎每個新進入的企業都“號稱世界第一”。但行業發展至今,龍頭企業的優勢得以鞏固,包括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品牌優勢、全球化發展的優勢都與1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經歷幾輪行業洗牌后,金融機構也變得更理性,形成了支持的短名單。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熱情雖然普遍很高,但對頭部企業的支持力度顯然更大。
“并且,產能只是一個基礎,更重要的是技術、產品、品牌、渠道、全球化運營能力。除了建立產能,新進入者要考慮市場在哪、競爭力在哪?在前幾大企業市場份額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只要領先企業不斷成為新產品新技術的引領者,留給其他企業的空間并不多。”他說道。
根據天合光能(688599)年報,2020年其全球組件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三。預計到2021年底,天合光能組件總產能預計將達到50GW(1GW=1000MW),電池總產能將達到35GW,其中210mm大尺寸電池產能占比超70%; “210組件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
光伏巨頭競與合
今年3月,高紀凡卸任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第二屆理事長。在卸任講話中,他說道:
“光伏行業要更加有序發展,構建更加良好的行業生態,成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典范產業,中國光伏行業發展了二十多年,從三頭在外變成三個第一,非常了不起,但是行業還沒有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行業上下游的協同發展生態沒有形成,上下游企業之間博弈氛圍嚴重,大起大落大冷大熱的發展環境還沒有根本改變,行業的無序競爭生態還在不斷持續甚至擴大,偏離了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眼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輪番漲價,正是這種內部博弈的寫照。上游看似火爆,下游電站投資商卻很痛苦,直接導致了光伏度電成本出現反彈。
令下游兩頭承壓的是,光伏平價甚至低價上網時代的全面到來。
國家發改委今年4月發布的《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2021年起,對新備案集中式光伏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和新核準陸上風電項目發電,中央財政不再補貼。同時,新建項目保障收購小時數以內的發電量,上網電價繼續按“指導價+競爭性配置”方式形成。指導價統籌考慮2020年各地燃煤發電基準價和市場交易平均價分省確定,新建項目保障收購小時數以內的發電量,上網電價由省級能源主管部門以國家確定的項目并網規模為基礎,通過競爭性配置方式形成,不得超過當地指導價;保障收購小時數以外的發電量,直接參與市場交易形成上網電價。
高紀凡認為,過去光伏行業的技術創新雖然走得很快,但行業協作的生態沒有構建起來。產業鏈協同創新、形成協同利益,才能抵御行業的波動性風險。
光伏巨頭的競合格局正從單打獨斗、各自為戰走向聯盟創新和協同發展。
2020年7月,天合光能、東方日升、通威、愛旭、中環等39家光伏企業共同組建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即210聯盟)。該聯盟覆蓋上中下游全產業鏈,涉及硅片、電池、組件、支架、逆變器等環節,高紀凡說,210創新聯盟剛提出來時也是飽受質疑,但目前全產業鏈從設計安裝到原輔材料全部打通,協同價值會越來越明顯。
根據中國制定的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由于風電、光伏發電為典型的新能源具有隨機性與波動性,新型電力系統首要解決的是高比例新能源廣泛接入電網后的安全穩定運行。
波動性與穩定性,這組矛盾何解?說到這里,高紀凡有些興奮起來。
高紀凡認為,新型電力體系是以光、風、水能作一次能源,搭配儲能解決能源分布的時間不對稱性,用智能電網和氫能來解決空間不對稱,用數字化來解決能源的智慧化問題,這樣才能構建無碳、穩定、智慧的新型能源體系。
他的底氣來源于數年前就已啟動、在當時甚至不被許多人理解的戰略布局。目前,除了傳統主業光伏電池組件和光伏系統之外,天合在儲能、氫能及智慧能源互聯網領域都有多年技術儲備和產業探索。以構建無碳的新能源世界為新愿景,高紀凡的新征程已再度開啟。
“企業發展是個馬拉松,不要比拼一時之速,要有節制,不做什么往往比做什么更難!痹诟呒o凡眼里,光伏行業經歷了跌宕起伏,但太陽能在能源結構轉型中潛力無限,在各國碳中和行動中,光伏正加速成為全球主體能源。
在這場征程中,最關鍵的是可持續發展,一口吃成胖子熬不到最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