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資訊 政策法規 產業市場 節能技術 能源信息 宏觀環境 會議會展 活動圖庫 資料下載 焦點專題 智囊團 企業庫
行業資訊  節能產業網 >> 行業資訊 >> 企業動態 >> 正文
走進大唐南京發電廠:探尋百年南電永遠年輕的紅色密碼
來源:澎湃新聞 時間:2021/5/3 7:46:13 用手機瀏覽

坐落在揚子江畔的大唐南京發電廠,是一家擁有著111年光輝歷史的紅色電廠,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見證和推動了中國電力事業的發展。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和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百年黨旗紅 國企新征程”暨“強國中堅 高質量發展看國企”網絡主題宣傳“走進中國大唐”活動來到大唐南京發電廠。
來自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光明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和中國紀檢監察報、澎湃新聞等20余家媒體組成的采訪團,共同走進這座中國大唐旗下歷史最悠久的紅色央企,感受橫跨時空的紅色傳承,探尋讓百年老廠煥發“永遠年輕”生機活力的紅色密碼。
紅色電廠,為民族解放斗爭建立功勛
1910年,中國第一家官辦公用電氣事業——金陵電燈官廠建立,點亮了古城南京的第一盞電燈;1912年更名為江蘇省南京電燈廠;1919年,在江邊建立分廠,定名下關發電所,大唐南京發電廠的歷史正式啟航。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1月,日軍兵臨南京,工程師徐士英帶領下關發電所84名職工堅守崗位,保障電力供應,用生命之火點亮著南京的燈火輝煌。12月13日,南京淪陷,45名電廠工人慘遭日寇屠殺,全國第一座紀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紀念碑——“死難工人紀念碑”訴說著他們不屈的意志和堅實的脊梁。死難工人紀念碑

死難工人紀念碑

這個時期也是工人們政治思想開始覺悟的時期,中共地下黨組織在1943年便進入了電廠,截至1949年4月,該廠地下組織先后發展了11名黨員,這11名黨員在之后渡江戰役解放南京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1949年初,下關發電所中共地下組織接到上級指示,要求盡可能地保留一些噸位大、性能好的船只并且泊在沿江一帶,為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做好準備。而國民黨政府早在3月份就下達了封江令,對長江下關段兩岸的船只進行破壞。在下關發電所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帶領下,電廠工人趁黑夜將發電用的煤倒入江中,致電廠無煤發電,隨后以運煤為由,巧妙地拖留擔負從浦口火車站往電廠運送煤炭任務的“京電號”在下關碼頭,直到渡江戰役打響。
同年4月22日,第35軍103師、104師和一個預備師數萬人馬集結在江北浦口碼頭,接到命令:“如發現敵已確實撤退,你們應不失時機,立即向南京正面強渡,進駐南京”。因之前國民黨軍隊已經把江北所有的船只或燒掉或拖至江南,以阻止解放軍過江,致使解放軍只能望江興嘆。時任103師偵察科長的沈鴻毅派遣5名偵察員冒著生命危險,化裝到江南找拖船,找到了這艘“京電號”。
4月23日晚,下關發電所船工黃興發、紐其郎、繆金泉、黃紀發、吳誠聚、戴仁芳六人奉命駕駛“京電號”往返于下關浦口之間運送了1400余名解放軍官兵過江,為渡江戰役勝利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名副其實的“渡江第一船”。4月25日,“京電輪”迎接陳毅、鄧小平率領的總前委橫渡長江,迎來了南京的解放。“京電輪”號小火輪及六名船工

“京電輪”號小火輪及六名船工

擔當主力,為我國電力事業默默奉獻
新中國成立以后,下關發電廠進入了飛速發展期,為適應蘇南地區用電負荷增長需要,下關發電廠大刀闊斧,三期擴建,至1961年9爐10機全部竣工投產,裝機容量也由解放前的3.6萬千瓦增至到11.5萬千瓦,成為當時江蘇省裝機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承擔了全省三分之一的發電任務,在我國電力發展史上留下濃重一筆。隨著新中國經濟建設迅猛發展,電力建設如火如荼,作為行業內的“老大哥”,自50年代初到1990年,南京電廠向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的54個電業部門輸送和培訓了1361名電力人才,被譽為“培育電業人才的基地”。
1997年電廠開始改造,至1999年總裝機容量達到25萬千瓦,是改造前的2.4倍,確保了南京地區乃至江蘇省的安全穩定供電。2002年底,企業劃歸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裝機容量和規模不斷擴大,技術革新不斷推進。
綠色發展,為電力環保事業勇當先鋒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降低污染和節能降耗已經成為上世紀90年代電力行業的一大難題。下關發電廠主動作為,成為首批綠色電力的探索者與實踐者。1993年12月,下關發電廠進行技術改造,拆除原有舊機組,新裝2臺12.5萬千瓦機組,引進芬蘭煙氣脫硫裝置,采用四電場靜電除塵,大大改善了煙塵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建成我國首個“城市環保示范電廠”。
2009年7月,南京發電廠實施“上大壓小、搬遷擴建”工程。為確保環保設施的投用率達到100%,該廠在同類型機組中第一個取消了脫硫旁路煙道建設,真正實現了脫硫設施與主機同步調試和運行。2011年2月22日,大唐南京電廠新建工程被命名為中國大唐集團公司首個火電“示范電廠工程”。
2013年,隨著國家環境保護部“史上最嚴”排放標準以及國務院“空氣國十條”的出臺,電廠再次投入這場“能源革命”,率先探索實施國際最新的超低排放技術,并果斷實施改造。
2014年4月,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調研工作迅速啟動,一般情況下需要四個月才能完成的超低排放改造,電廠利用2號機組大修的契機,同步實施改造工程,僅僅用了兩個月,就成功實現了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成功實現了“讓燒煤像燒天然氣一樣清潔”的重要轉型,建成大唐集團第一家和江蘇省首批“超低排放”電廠。


2016年,為響應國務院、省政府關于嚴格長江沿岸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清潔生產等要求,大唐南京發電廠提前布局,先期開展“廢水零排放”項目。改造完成之后,可將處理后的脫硫廢水通過噴灑系統噴灑到底渣系統,進一步提高企業廢水復用率,實現全廠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杜絕電廠外排廢水情況的發生,實現電廠和周邊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全面建設綠色環保型發電企業。


二次創業,為復興強國展現國企力量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我國發展環境帶來的深刻變化,面對國資國企、能源電力行業改革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大唐南京發電廠開啟了二次創業新征程。
電廠成功申報國家能源局第一批燃氣輪機創新發展示范項目并取得批復,項目承擔著H型燃機自主化制造的多項重大國產化示范任務,燃機設備本土化率超過70%,對我國“兩機專項”事業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具有重大意義。目前,二期燃機項目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不僅如此,大唐南京發電廠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政策,以江蘇省“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政策為起點,率先完成了大唐南京龍潭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簽約儀式,服務于“碳中和”“碳達峰”大局。
大唐南京發電廠始終注重發揮數字智慧建設方面的引領作用,緊盯5G、工業互聯網等最新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致力于打通傳統電力生產與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最新技術的融合,形成智能管控一體化平臺。應用高清數字攝像機、AI攝像機、紅外熱成像攝像機、巡檢機器人、實現無人化巡檢、智能監控和遠程操控,切實破解困擾安全生產的技術難題,有效提升安全管控能力和生產經濟效益。
作為大唐集團第一家試點,大唐南京發電廠積極開展DCS自主可控項目改造,破解關鍵技術“卡脖子”難題。目前,項目改造正在進行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 iTAG:
華電、大唐、華能、國電上半年光伏發電量齊漲
大唐對系統"處僵治困"工作進行再部署
大唐集團節能減排再升級 確保節能指標領先
大唐保定熱電廠機組修后節能降耗顯成效
大唐潮州發電公司拓寬節能空間促效益最大化
大唐灞橋熱電廠節能改造項目獲國家專利
大唐淮北發電廠節能減排自我加壓助力藍天回歸
大唐華銀金竹山發電抓節能減排達經濟環保效益雙贏
頻道推薦
服務中心
微信公眾號

CESI
關于本站
版權聲明
廣告投放
網站幫助
聯系我們
網站服務
會員服務
最新項目
資金服務
園區招商
展會合作
節能產業網是以互聯網+節能為核心構建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節能服務平臺。
©2007-2020 CHINA-ESI.COM
鄂ICP備19009381號-2
節能QQ群:39847109
頂部客服微信二維碼底部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公眾微信
heyzo一本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