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擱淺重型貨輪成功脫困,蘇伊士運河已于當地時間3月29日18時恢復通航,有望在3天內恢復正常通行。在過去一周時間里,這條一向風平浪靜的運河引來全球聚焦,牽動著市場的敏感神經,疫情沖擊下依然脆弱的原油市場因此出現劇烈波動。但運河逐漸疏通后,國際油價幾日前受此事刺激出現的上漲已被抹去。
截至3月30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WTI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01美元,收于每桶60.55美元,跌幅為1.64%;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0.84美元,收于每桶64.14美元,跌幅為1.29%。
運河堵塞事故發生后,約1300萬桶原油受運輸影響。如此體量持續數天的滯留,為何沒有在原油市場掀起巨大風浪?
關鍵原因之一,蘇伊士運河并不是全球原油海運通過能力最強的海峽。與之相比,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是石油工業更敏感的咽喉,通過霍爾木茲海峽的油輪運量占全球海運石油貿易量的30%。
蘇伊士運河位于埃及境內,連接紅海和地中海,東側緊靠沙特等中東地區重要產油國,是中東原油運往歐洲和北美的重要通道。該運河雙向通航,北向原油運輸一度唱主調,占比超過50%。不過2018年之后,南向運輸的原油油輪開始增多,以亞洲為主要目的地,俄羅斯原油在蘇伊士運河的南向運輸中占比最大,接近四分之一。
蘇伊士運河與薩米德管線
蘇伊士運河及其附近的蘇伊士-地中海管線(也稱薩米德管線,SUMED pipeline)共同構成了世界原油、石油產品和液化天然氣運輸的要道。作為備選項,當油輪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時,最大原油輸送能力為250萬桶/日的薩米德管線是唯一可以將原油從紅海運至地中海的通道。通過蘇伊士運河和薩米德管線運輸的石油總流量,約占全球海運石油貿易量的9%,經此道運輸的液化天然氣約占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量的8%。若單看蘇伊士運河,占比全球石油海運貿易為5.5%左右。
超大型貨柜輪“長賜”號擱淺導致蘇伊士運河完全堵塞后,當日國際油價大漲6%。但反彈只是“曇花一現”,僅一天之后,油價轉跌。3月29日,油價再次上漲,但主要原因是市場預期即將召開的OPEC+會議將決定維持當前減產規模。
3月份以來布倫特油價走勢
除了疫情后需求疲軟、蘇伊士運河和薩米德管線的運輸流量減少之外,眼下各國的石油儲備仍遠高于正常水平,這也起到了緩沖作用。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截至1月底,歐洲原油庫存比去年同期高出1700萬桶,精煉油庫存增加了3700萬桶。換句話說,被滯留的原油和石油制品只是被短暫延誤了,各國有足夠的庫存來抵御這一延誤,等得起。
阻塞對于煉油商和貿易公司來說是個壞消息,但對于整個石油市場來說,影響有限。隨著歐洲的疫情反復、第三波封城來襲和疫苗接種受阻,石油消費復蘇前景再一次遭到重挫。
周一油價下跌的原因還包括美元走強。美元指數顯著上漲,對油價構成壓力,因為美元走強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對持其他貨幣的買家來說更加昂貴。
現在,市場已經將目光轉向4月1日召開的OPEC+會議,這將成為新的油價風向標。
卓創資訊分析師趙穎認為,上周需求端“市場對原油需求擔憂加劇”和供應端“蘇伊士運河受阻”分別對油價構成利空和利多影響,造成上周油價反復、波動劇烈。除了這兩個因素,還需關注本周即將召開的OPEC+會議,由于疫情導致原油需求再次疲軟,OPEC+極有可能維持5月原油產量不變。如果5月份原油產量不變,這將對油價構成短期提振?偟膩碚f,短期內多空交織,市場可能維持寬幅震蕩狀態。但從中長期看,宏觀層面大放水,供給端維持相對緊縮,且需求端逐步恢復將是大勢所趨,中長期內油價仍會繼續進入上行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