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新型電力系統有很多顯性技術特征,比如綠色低碳、靈活高效、多元互動、高度市場化等。
個人認為在技術特征之外,還有一些商業和戰略模式上的特征,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來源:魚眼看電改 作者:俞慶)
新型電力系統必然體現出不同于傳統電力系統的特征。
首先,新型電力系統是新的產業模式,新型電力系統包括新型發電系統、新型電網系統、新型負荷系統、新型儲能系統,也就是在源網荷儲各個環節都呈現出不一樣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新型電力系統不完全等于新型電網系統,而且源網荷儲的互動和相互影響遠大于傳統電力系統。
其次,新型電力系統是新的生產模式,這個組織關系包括單一主體的內部組織關系,原有的大型電力企業職能式的、條塊分割的組織架構很難適應未來新型電力系統的要求,需要向“小前臺、大中臺、強后臺”、“多維度矩陣”的方式不斷演化,構成平臺型組織;另一方面,“企業內部的組織”和“企業間的組織”,這兩者間的邊界將變得非常模糊,出現所謂的“生態型組織”,也就是說跨企業的生產組織關系將進一步強化,比如多方參與、靈活互動的需求響應和虛擬電廠,某種程度比傳統電廠更強大,但是組織實體邊界是無法定義的。
而且個人認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生產模式是基于多元市場主體的自由意志構建起來的,并非是因為某個簡單的政策導向因素就能重新構建,是一種基于“社會整體福利最優”狀態的生產方式組織,所以這個生產模式的重構必然是基于市場的。這也是為什么目前由電網企業OR地方政府單邊組織的,基于政策性價格補貼的需求響應,是無法和未來基于現貨價格下的多元多邊的需求響應模式相比的原因——要素組織方式是有本質性的區別的。
另外一方面,對于正在進行戰略轉型、技術轉型的一些電力、能源企業來說,要適應未來的新型電力系統的生產關系變化,沒有組織級別的重大變革,是很難成功的,組織變革的重要性遠遠比技術變革高的多,當然難度也大得多,而且組織變革又和技術模式變革、商業模式變革各個主題線索交織在一起。這個課題值得我們進一步討論。
本圖片引用自阿里云研究中心報告
第三,新型電力系統是新的技術模式,這個技術方式最重要的不是體現在一次系統、或者二次系統,而是一次、二次、三次(信息&數據)的結合方式,是一種強信息物理融合(CPS)關系,不是結合,是融合。就第一性原理而言,新型電力系統在各個電壓等級都面臨波動性、間歇性能源大規模并網帶來的指數級“熵增困境”,原有的面向穩態可控電源的電力技術系統面臨的挑戰巨大,那么必須依靠信息熵的指數級增加,才能對沖電力一次系統的熵增,在CPS的強融合條件下實現新的熵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