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陸新明透露,將加快全國碳市場建設,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立法審查進度,爭取今年出臺。受此消息影響,A股電力板塊再度走強。自2月9日以來,電力板塊便持續走強,電力行業指數(2月18日-3月18日)月度漲幅達11.31%,跑贏大盤。
分析人士指出,在碳中和目標任務引領下,近期市場掀起電力板塊的重估熱潮。特別是在全國碳交易市場運行后,水電等清潔能源因不產生碳排放,可以通過售賣自愿減排量來獲利,利好水電、新能源發電股;而火電企業是電力行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未來也將向綜合能源轉型。
目前,全國碳市場建設已經到了最關鍵階段。生態環境部發布的最新消息顯示,6月底前將啟動上線交易。
3月18日,陸新明在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成果發布暨研討會上透露,將加快全國碳市場建設,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立法審查進度,爭取今年出臺。做好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工作,爭取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碳市場線上首單交易。
3月17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框架浮出水面。據報道,今年6月底前將上線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其中,交易中心落地上海,碳配額登記系統設在湖北武漢。值得一提的是,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將以電力企業為主,符合排放門檻標準的電力企業都會納入,包括電力企業和一部分其他行業的自備電廠。
天風證券研報分析稱,建立全國碳市場后,碳交易規模有望進入倍增階段。基于交易市場品種擴容的預期,碳交易板塊熱度不斷提升。
近來,在碳中和利好催化下,特高壓、水電、核電、風電、垃圾發電相關個股均表現不俗。國家電網近日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承諾“十四五”期間,新增跨區輸電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建成7回特高壓直流,新增輸電能力5600萬千瓦,推動以特高壓跨區域輸送等為代表的多種方式,力促可再生能源發展。
無獨有偶,為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3月18日,南方電網出臺21項具體舉措,加快推進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新能源發展,計劃到2025年新增1億千瓦新能源裝機。
南方電網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大幅提升。預計到2025年,推動南方五省區新能源新增裝機1億千瓦,達到1.5億千瓦。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34只電力股2020年凈利潤有望實現同比增長,占比超七成;15只電力股凈利潤有望翻倍。
三峽水利預計,2020年歸母凈利潤為6億元至7億元,同比增長213%至265%。2020年,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收購了重慶長電聯合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和重慶兩江長興電力有限公司,合并報表范圍擴大,收入規模和盈利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樂山電力發布業績快報顯示,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2.97億元,同比增長3.30%;實現歸母凈利潤1.02億元,同比增長14.73%。樂山電力擁有水電站13座,火電廠1座,并網電站共計89座,裝機181臺,裝機容量達32.12萬千瓦,電力業務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樂山市和眉山市的部分區縣。
主營節能服務的南網能源近日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0年實現總營收20.1億元,同比增長33.2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94億元,同比增長42.46%。南網能源對此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績增長較快,主要原因系公司積極作為,持續開拓市場,節能服務業務項目穩定增加,綜合資源利用項目陸續投產。
東北證券研報分析認為,在碳中和目標推動下,水電作為技術最成熟、發電量最大、發電成本最低、調峰能力最強、利用小時數最高、廠用電率最低的清潔能源,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高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下,清潔低碳能源占比預計持續提升,行業市場前景廣闊。短期光伏、風電等細分子行業估值處于歷史偏高位置,且光伏產業鏈除硅料生產環節外,其他環節2021年新增產能較大,短期行業估值存在繼續調整的可能性。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從當前國內現狀來看,電力碳排放占絕對大頭,制造業、建筑業和交通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也相對較高。因此,未來我國實現碳中和將從供能、用能端兩方面入手。供能端,火力發電是電力部門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未來將主要通過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減排;用能端,交通領域新能源化以及工業領域的電動化將是主要減排方式。
中金公司指出,水電、核電運營無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經濟性和成本穩定性具備優勢,看好電力在碳中和轉型中成為重要的基荷能源。樂觀情形下水電、核電在發電結構中占比將從當前的11%提升至約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