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內蒙古發改委官網發文稱,為了加快淘汰化解落后和過剩產能,擬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2021年4月底前全部退出。
在這則《關于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見稿)》中,還強調:“合理有序控制數據中心建設規模,嚴禁新建虛擬貨幣挖礦項目”。
虛擬貨幣挖礦的最重要成本即為電費,火電資源豐富的內蒙古一直是國內大型礦場基地之一。但近年來,內蒙古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據了解,在2019-2020年間,已經有一些虛擬貨幣礦場搬離內蒙古,轉移到四川、云南等地。
云南的一位礦場經營者在接受紅星資本局采訪時表示,內蒙古的一系列措施是建立在國家關停中小火電礦場的大背景下,是環保需要,只是暫時可能導致全網算力下降,部分礦主也會面臨一定損失。
一些虛擬貨幣礦場正在轉移
短期可能導致全網算力下降
2月25日,內蒙古發改委發文稱,“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能耗雙控決策部署,確保完成自治區‘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特制定以下保障措施”,其中就包括擬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2021年4月底前全部退出。
業內消息稱,內蒙古的虛擬幣礦場目前還沒有正式接到清退關停通知,但部分礦場已經開始著手轉移。
市場一部分人認為,內蒙古的政策對于虛擬幣交易市場來說是利空;但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是利好,礦場關閉越多,市場供給越少。
劉先生在云南經營了一家虛擬幣礦場,最近也關注到內蒙古擬清退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的事情。
劉先生預測,這輪清理,短期可能會造成全網算力降低,其他地方的礦工收益變高,長期來看,隨著礦場的遷移、穩定,影響會逐漸變小。
“以前一些礦場也會因為四川的豐水期和枯水期,進行季節性轉移,F在內蒙古的礦場老板只能搬機器走,礦場的基礎設施搬不走,可能面臨一定的損失!眲⑾壬f。
劉先生給紅星資本局舉了個例子:“一萬負荷的礦場需要幾十萬的裝機量,基礎建設需要投入400萬-500萬元。”
根據內蒙古發改委發布的信息,虛擬貨幣挖礦項目擬在今年4月前全部退出。劉先生指出,目前這個時間節點,對于虛擬幣礦場來說有些尷尬,“四川現在是枯水期,現在搬過去機器也開不了,要等到5月份。”
除了經濟損失外,虛擬幣礦場的經營者還面臨著另一些麻煩,“很多地方的礦場資源都(被瓜分得)差不多了,不太熟悉的地方很難做。”劉先生補充到。
也有礦主表示,一旦內蒙古的礦場全部退出,有渠道的礦主會直接搬到其他地區,沒有渠道的礦主會把機器轉手,“已經有大批機器出現在市面上!
內蒙古此前多次整頓礦場
留給礦場的時間不多了
內蒙古此次擬清退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并不突然。
劉先生告訴紅星資本局,內蒙古的一系列措施是建立在國家關停中小火電礦場的大背景下:“國家將對50萬裝機以下的中小火電礦場進行處理,政策文件是很早就下了。”
由于我國電力工業中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比重偏大,因此,國家發改委早在2007年就將電力工業實施“上大壓小”、關停小火電機組作為節能降耗工作的重要舉措。
去年8月24日,內蒙古工信廳劃出21家挖礦企業并要求暫停參與特色產業掛牌交易資格。
內蒙古工信廳向內蒙古電力集團發布《關于挖礦企業參與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相關事宜的通知》稱,2019年底對7個盟市30家大數據、云計算企業開展了現場核查,發現挖礦企業21戶,要求暫停參與特色產業掛牌交易資格,對于不再進行挖礦的企業核實后進行恢復。
再往前的2019年,內蒙古也曾下發《關于對虛擬貨幣“挖礦”企業清理整頓情況聯合檢查的通知》,針對實體經濟無關、規避監管、能耗較大,以“大數據產業”為包裝享受地方電價、土地和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的虛擬貨幣“挖礦”企業展開檢查。
這與內蒙古自身的能源結構息息相關,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富煤、貧油、少氣、缺水、風和光資源無限”。內蒙古煤炭資源豐富,現有煤炭總產能13.4億噸、占全國的1/4,千萬噸級煤礦產能超40%,是全國重要的煤炭供應保障基地。
中國能源報指出,近年來,傳統化石能源發展與“碳中和”目標要求之間的矛盾,能耗雙控形勢嚴峻、草原生態紅線約束顯現、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均對內蒙古能源“由黑變綠”提出了迫切要求。
在能源結構轉型的驅動下,經過2019-2020兩年的嚴查,內蒙古清退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已經頗有成效,一些大礦場已經轉移到四川、云南等地。
據悉,此次內蒙古發改委發布的《征求意見稿》已于3月3日結束向社會征求意見。如果要按照文件中的“4月底前全部退出”,留給內蒙古虛擬幣礦場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礦場正向四川轉移
枯水期又將何去何從
與火電挖礦的高耗能相比,水電挖礦相對環保。有數據顯示,產生單位電量的水電碳排放僅為火電的1/5。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大規模礦場基本分布在四川、云南,這些地區的水電資源十分豐富。
劉先生對紅星資本局表示:“在豐水期,水電產能其實是過剩的,如果能把電多賣出去一度,對當地也是好事!
以全國十大水電基地之一的雅安市為例,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在2019年的川西大數據產業園北京推介會上,雅安市表示,全市水電裝機超過1300萬千瓦,豐水期棄水較多,僅2018年棄水電量就達100億度。
四川水電裝機規模和發電量均位居全國首位,如何促進富余水電消納也一直是在探索的問題。
2019年8月,四川省政府官方網站公布《四川省水電消納產業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四川將在甘孜州、攀枝花市、雅安市、樂山市、涼山州、阿壩州開展水電消納產業示范區。
截至去年5月,先后有甘孜、雅安、涼山等市州釋放吸引比特幣挖礦項目的政策。
對于虛擬幣礦場來說,水電消納示范區豐水期水電價格十分誘人。據悉,豐水期棄水電量市場交易電價約為0.075元 /千瓦時,加上0.04元/千瓦時的輸配電價和0.02-0.047元/千瓦時左右的政府性基金,到戶電價0.135-0.162元 /千瓦時。
“所以能消耗多少,就消耗多少,還能給當地政府帶來稅收,增加就業!眲⑾壬f到。
實際上,這也形成了礦場穩定挖礦、發電企業消納棄水電量、供電公司增加過網費收入、當地政府增加基金和稅收收入等多方共贏的格局。
但因為能源形式和價格的原因,使比特幣算力分布有較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劉先生告訴紅星資本局,“當四川和云南進入枯水期后,南方沒有多余的電量,所以一些礦場會將機器搬到內蒙古等地!
根據四川省發改委公布的數據,四川省的豐水期為6月-10月,枯水期為1月-4月、12月,平水期為5月、11月。
豐水期水電富余,電價低廉,但到了枯水期,就會出現電力緊缺,電價上漲的現象,一些礦場也會出現斷電的情況。
往年的10月之后,西南地區結束長達半年的豐水期,礦場就得遷往火電豐富且實惠的內蒙古等地。所以此次內蒙古擬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的影響,恐怕到今年10月后才會更加凸顯。
【科普】挖礦能耗有多高?挖比特幣耗電量超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底,比特幣價格突破了3萬美元,進入2021年,短短2個月的時間,就突破了5萬美元,最高達到58012美元,兩個月漲幅高達60%,過去12個月漲幅460%。隨著比特幣價格的暴漲,挖礦正在消耗龐大電力。虛擬貨幣的挖掘屬于強計算密集工作,需要強大的硬件支撐。舉例來說,市面上功耗較小的螞蟻s9的礦機算力是13.5t,功耗是1.4千瓦,24小時耗電量33.6度;市面上功耗較大的機器神馬m3,24小時耗電量51.6度,均遠超一個家庭的月用電量。最新的劍橋比特幣電力消耗指數(CBECI)顯示,目前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已經達到了129.22太瓦時(TW,1太瓦時=1億度電),超過擁有1700萬人口的荷蘭全國用電量。整個比特幣行業所需電力,超越阿聯酋、荷蘭、菲律賓、比利時、澳大利亞、以色列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驚人的耗電量還伴隨著高增長。2017年初,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為6.6太瓦時;到了2018年,就增長了7倍左右,為48.37太瓦時;2020年10月,耗電量上升至67太瓦時。僅僅幾個月過去,目前,這個數字又增加了一倍至129.22太瓦時。根據劍橋研究人員的計算,這樣的電量足以供劍橋大學運作約700年。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挖礦的年耗電量還會持續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