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周邊地區,一些企業正在開采一座可再生的露天“煤礦”——用秸稈資源生產燃料。并且,東福集團、禾豐能源、方圓能源等企業已經將生物質成型燃料投放市場或用于企業內供熱。生物質燃料來自于農田,燃燒后的灰燼又作為肥料還田,構成一條循環經濟鏈條。
生物質能源是我市正在大力開發利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的一種。
“十一五”以來,我市依托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水電、風電、生物質能源、太陽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為“十二五”節能減排和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建設奠定了基礎。
我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資源條件較好,但除水電開發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外,其他能源開發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笆晃濉蹦┢冢沂兴娧b機306萬千瓦,占全市電力裝機的66%。2010年,水電發電量60.95億千瓦時,占實際年發電總量的40.5%。
我市生物質能源規;_發利用條件逐漸成熟。蛟河凱迪公司2臺3萬千瓦生物質電廠預計年內可建成投產,益海嘉里、樺甸凱迪和磐石大唐等生物質電廠也在積極籌建之中。秸稈生物質成型燃料加工企業已達10多家,目前建成生產線52條,具備35萬噸成型燃料生產能力。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批準建立的第一個大型燃料乙醇生產基地,具備年生產60萬噸燃料乙醇能力,2010年生產燃料乙醇44.7萬噸。我市風力資源具備較高的開發價值及電網接入優勢。我市確定了在2020年前集中建設百萬千瓦級風電項目的發展目標。受到資源條件的限制,目前我市還不具備開發建設太陽能電場的條件,只適合建設與建筑相結合的光伏系統。
在確保傳統能源供需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為我市能源產業發展的優先選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規;瘜τ诒U衔沂『臀沂心茉垂⿷{整優化地區能源結構,落實國家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構建循環經濟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今后一段時期,我市將以國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政策為導向,充分利用吉林市的資源優勢,集中開發生物質能、鼓勵發展太陽能、合理布局風電、積極推進水電,在保障能源供應的同時,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促進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調整,增強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實現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做出貢獻。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