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獲悉,在1月4日舉行的2021年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中國石化所屬上海石化“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標志著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從研發試產成功走上規;a之路。
在碳纖維領域,國內每束碳纖維基本處于0.1萬根-1.2萬根之間,稱為小絲束碳纖維,而每束碳纖維根數大于4.8萬根(簡稱48K)的被稱為大絲束碳纖維。48K大絲束最大的優勢,就是在相同的生產條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單線產能和質量性能。上海石化研發試產的大絲束碳纖維,破爐而出時一身黑亮,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新型纖維材料。
碳纖維增強埋地雙層油罐,埋在地下可以承受80噸的車輛。
據介紹,其力學性能優異,比重不到鋼的四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7至9倍,并且還具有耐腐蝕的特性,被稱為“新材料之王”,也被稱為“黑黃金”,可廣泛應用于飛機部件、軌道交通原材料、車身制造等,在各行各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該項目包括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2.4萬噸/年原絲等,總投資35億元,計劃至2024年全部完成。項目采用自主開發的一步法聚丙烯腈基生產技術,采用先進工藝路線,項目投產后,將一舉改變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全部依賴進口、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有力推動國產碳纖維產業發展,助力中國制造。
碳纖維無人機
碳纖維技術有著森嚴的技術壁壘,迄今為止只有日本、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擁有并掌握。上海石化聯合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等,并在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聯合復旦大學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走出了一條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之路,于在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試制出48K大絲束碳纖維,并貫通工藝全流程。截至2020年,上海石化共獲得碳纖維相關專利165項。經過十余年努力,我國碳纖維實現了從12K到48K的重大突破,成功實現研發生產技術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上海石化是我國大型合成纖維生產基地之一,其腈綸纖維的生產技術能力居全國之首,服裝用纖維產品的品種開發及生產技術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