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已經取得的專利共23項,其中與余熱發電相關的專利有12項。中材節能共有31項科技成果通過了天津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和天津市北辰區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技術鑒定,而公司擁有的“一種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純余熱發電系統”專利更是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優秀獎。
搶占市場份額
據招股說明書,由于余熱發電行業屬于技術含量較高的新興行業,存在著較高的準入門檻,因此行業內市場集中度很高。其中,中材節能、海螺川崎、凱盛開能、易世達和中信重工等前五家余熱發電工程服務公司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截至2010年11月,按加裝余熱發電的生產線條數和余熱發電機組數量口徑計算,行業前五家余熱發電工程服務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超過84%。
而根據數字水泥網統計數據,在境內,截至2010年11月,國內由公司設計和配套余熱發電系統的生產線共計214條,中材節能市場占有率約為27%,在國內同行業中位居前列;在境外,截至2010年末,境內主要余熱發電企業在境外已投運及在建水泥生產線余熱發電項目約40個左右,其中中材節能總承包生產線達22條。公司已成為國內同行業企業中在境外水泥余熱發電市場的龍頭服務商。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中材節能在菲律賓、泰國、巴基斯坦、土耳其、越南、阿聯酋、印度、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已與國際或當地知名水泥企業集團陸續簽訂了17項境外余熱發電業務合同,涉及水泥生產線29條,總裝機規模240MW,對應合同金額折合人民幣超過18億元。2009-2011年,公司境外業務收入分別為6.31億元、4.47億元、4.75億元,分別占當期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67.31%、34.02%、35.86%。
業務快速發展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深化,鋼鐵、化工等各行業的余熱發電市場需求逐步加大,目前,中材節能已在上述行業余熱發電技術方面進行了技術、人才、資源的儲備,并通過各種形式的合作,在鋼鐵、化工、有色金屬、玻璃及其他建材等行業得到成功應用,為公司未來拓展了空間。
招股說明書顯示,在中材節能主營業務分行業統計中,水泥行業由2009年收入8.89億元升至2011年的11.42億元,占比卻由94.83%下降到86.20%;而新型建材行業收入則由2009年的4088萬元迅速增加至2011年的1.26億元,占比也由4.36%上升到9.52%。
最近三年,中材節能主營業務也實現了快速穩定的增長。2009-201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9.39億元、13.19億元、13.26億元,年度復合增長率為18.87%;實現凈利潤分別為9989萬元、2.21億元、2.24億元,年度復合增長率高達49.86%。
未來市場巨大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深化,鋼鐵、化工、有色金屬、玻璃及其他建材等行業的余熱發電市場需求將逐步加大,中材節能未來的發展空間可期。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深入專題了解:節能服務產業市場的資本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