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工業占據全球半壁江山,但該產業鏈的主要“糧食”鐵礦石高度依賴于進口,市場對鐵礦石價格的波動也極其敏感。近期,鐵礦石價格的瘋漲引發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大連商品交易所關注。
截至12月7日下午收盤,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交易價格上漲1.57%至967.50元/噸。不過該主力合約在上午一度下跌,市場認為將“啞火”。而在過去的一周時間里,鐵礦石價格連連攀升,12月4日主力合約最高已觸及993元/噸,創出歷史新高。相較于今年4月初觸及的低谷511元/噸,鐵礦石期貨價格年內已接近翻倍。12月4日當天鐵礦石普氏指數單日也上漲7.5美元/噸,一舉突破145美元/噸,漲幅較年初超過50%,創近8年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該主力合約在近1個月的的最大漲幅曾接近三成。一名資深分析師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采訪時表示,在10月以前,鐵礦石的上漲還是比較合理地反映了供求關系的變化,“中國經濟率先復蘇,拉動鋼鐵需求同步恢復,對鐵礦石的需求不降反升。而國外受疫情的影響,鐵礦石生產運輸受到一定的限制,整體供應偏緊,這體現在前三季度鐵礦石港口庫存一路下降。因此,礦石價格從疫情期間的80多美元一路反彈至120美元以上。”
但該分析師同時強調,自三季度以來,鐵礦石的供求關系實際上已經逐漸改善,“鐵礦石進一步上漲的理由并不充分。”他分析稱,“最近一段時間,市場對于未來通脹預期在加強,尤其是預期大宗商品將隨著歐美經濟的逐漸復蘇需求增加,這刺激了有色金屬化工等原材料的價格一路上漲!
該分析師認為,“市場看多情緒濃厚,鐵礦石出現了逼空行情,投機氣氛確實很重。”
中國鋼廠使用的鐵礦石主要進口自巴西、澳大利亞。2015年,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80%大關,隨后居高不下。2019年,中國進口了10.69億噸鐵礦石,同比增加0.5%,僅低于2017年創下的紀錄10.75億噸,為歷史第二高進口量。據海關總署12月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11月中國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9815.0萬噸,較上月減少859.0萬噸,同比增長8.3%;1-11月中國累計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107335.4萬噸,同比增長10.9%。
而因全球COVID-19疫情控制不平衡的情況下,全球其他鋼廠和中國鋼廠的生產也是“冰火兩重天”。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10月曾表示,預計今年全年中國粗鋼產量將超過10億噸,同比增長3%至5%。2019年全年,中國粗鋼產能則為9.96億噸,同比大增8.3%。
鐵礦石在12月7日的一度“啞火”或和相關部門表態相關。12月6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期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超出了行業預期,使得行業運行風險進一步加大,不利于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他表示,從中鋼協掌握情況來看,近期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偏離供需基本面,存在貿易商招標異常助推指數上漲、期貨市場臨近交割月多頭逼倉等人為制造市場緊張行為,呼吁相關監管部門盡快介入。
駱鐵軍同時指出,貼近市場變化的鐵礦石期貨品牌動態升貼水制度落地實施迫在眉睫,將有利于鋼鐵企業更好利用期貨工具管控風險。
12月6日晚間,大商所發布消息:落實“零容忍”要求,近期交易所已針對鐵礦石等品種啟動“五位一體”監管協作機制,以發揮監管合力,嚴格排查市場交易行為,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交易行為。
實際上,就在12月4日當天,大商所曾發布市場風險提示函,提到近期鐵礦石市場價格波動較大,請各會員單位切實加強投資者教育和風險防范工作,提醒客戶理性合規參與期貨交易。大商所表示將持續強化日常監管,嚴肅查處各類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再往前的12月3日,大商所還發布通知,稱經研究決定,自2020年12月7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鐵礦石期貨I2105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10000手。12月3日,大商所還發布另一則通知,自2021年6月15日起,調整鐵礦石期貨指定交割倉庫出庫費用最高限價。
而據《中國經營報》報道,中國證監會已接收到一些舉報線索,直指機構帶頭炒作鐵礦石期貨價格,中鋼協已經展開調查,并給予回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