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節能裝備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5%以上,建立比較完善的節能服務產業體系,培育1000家具有較強實力的節能服務公司。據測算,節能服務產業到2015年產值有望突破3000億元。
財稅保障將陸續出臺
相對于目標數字下描繪出的“十二五”工業節能藍圖,業界更關注未來工業節能領域可能收到多大的政策“紅包”。對此,《規劃》也擬定了一系列財稅支持措施。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加大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工業節能的支持力度,國家科技計劃專項也將重點支持行業節能關鍵共性技術及重大裝備的研發,推動產業化應用。
此外,還對企業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先進節能項目,將免除進口關稅。而在金融政策扶持方面,《規劃》除強調堅持市場化原則外,著重提出將建立工業節能產業發展基金、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擔保基金。在上述激勵措施之外,《規劃》也提到將通過能源價格杠桿倒逼企業加快節能改造步伐。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加大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實施范圍和力度,將收繳的差別電費、懲罰性電費重點用于支持當地節能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根據產業發展需要修訂加價范圍、提高加價標準。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在《規劃》制定出臺的同時,工信部正在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一攬子政策實施細則,其中把建立工業節能產業發展基金及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擔保基金提到今年的重點議事日程,以解決工業節能領域目前迫在眉睫的融資難問題。
上一頁 [1] [2] [3]
深入專題了解:《“十二五”工業節能規劃》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