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閩粵聯網電力運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進入運作階段。該公司是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首次成立合資運營公司,由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持股55%、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持股45%。
該公司擔負著閩粵聯網工程換流站部分的建設、運維管理等相關工作。閩粵聯網工程是納入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的重點工程項目,工程目的并非送受電,而是“實現福建電網和廣東電網聯網,起到應急支援、互為備用和調節余缺的作用”。該項目采用直流背靠背聯網方式建設,規劃在福建境內新建1座直流背靠背換流站,通過2回交流500千伏線路分別接入福建東林和廣東嘉應500千伏變電站,途經漳州市漳浦、云霄、平和3個縣。
《500千伏閩粵聯網工程(廣東段)可研-設計捆綁招標公告》顯示,閩粵聯網工程計劃“十四五”初建成投產。據福建日報報道,該工程10月10日通過了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組織的工程核準評估,為下一步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以及開工建設奠定了基礎。
閩粵聯網工程是兩大電網之間的第二條互聯線路。在此之前,國網和南網僅通過三峽-廣東單回500千伏直流線路異步互聯。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均誕生于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下的“廠網分開”。其中,國家電網的經營區域覆蓋我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供電范圍占國土面積的88%。南方電網則覆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并與中國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的電網相聯。
實際上,閩粵聯網的想法早在西電東送工程決策過程中就曾萌生過。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曾在其著作中回憶稱,改革開放后廣東省電力嚴重短缺,2000年8月初在北戴河會議上,廣東時任省委書記李長春帶去的一個重大議題就是要求中央批準在“十五”期間廣東省新建1000萬千瓦發電機組。在此次會議上,當時在總理任上的朱镕基要求搞西電東送,既滿足廣東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又為西南部的經濟落后省份找到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時為了解決向廣東送電1000萬千瓦的剩余缺口問題,曾設想過將福建電網和廣東電網相聯,將福建省內多余的電力送往廣東。但后來由于電力體制改革,福建電網、廣東電網分屬于兩大電網公司,廣東與福建聯網的設想就此被擱置。彼時對于聯網,“福建省是很積極的,但廣東省由于仍想著在自己省內建設發電廠,對兩省聯網不太積極。”
直到近十年后,閩粵聯網才出現轉機。據南方日報2009年6月報道,在第五屆泛珠三角論壇暨經貿洽談會召開期間,時任廣東省常務副省長黃龍云與時任福建省副省長葉雙瑜就加快推進福建電網與廣東省電網聯網前期工作有關事宜進行了會談。“對于加快推進粵閩電網聯網工程,雙方形成了廣泛的共識!
被列入電力“十三五”規劃后,工程推進提速。2016年12月,福建能源監管辦聽取國網福建省電力公司 “十三五”電網發展規劃及閩粵聯網工程前期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福建能源監管辦主要負責人強調,閩粵電網聯網工程已列入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要從投資模式、運營模式、管理模式三個方面考慮加快前期工作,編排項目建設進度表,力爭“十三五”期間完成建設任務。
2018年9月,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推進9個重點輸變電項目,其中包括閩粵聯網、云貴互聯通道工程。2019年3月,閩粵聯網工程全面啟動項目可研及前期工作。
|